时间赋格(中国电影中的劳动记忆)/电影学历史理论国别

价格 6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电影学:历史·理论·国别”丛书之一。全书通过讲述中国电影发展史,揭示了中国电影中劳动背后的美学与文化脉络。布罗茨基曾提出了一个基本美学命题:“美学是伦理学之母。”劳动本身是一个人类本质的基本问题,在不同时期有其的历史诗学。这种诗学经过历史的修辞变为美学,展现在电影之中,建构出了对应历史时期的意义。

目录

导 论 / 1 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 / 7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 / 26 章 劳动的名义:民国时期的劳动记忆 / 31 节 劳动的发现:启蒙与唤醒 / 33 节 劳动话语的文学生产 / 47 第三节 “左翼”电影中的劳动表达 / 62 章 劳动叙事:别、力与时间政治 / 79 节 “十七年”电影中的劳动母题 / 81 节 社会主义时间机制与劳动修辞 / 95 第三节 电影中劳动的别场域 / 111 第三章 劳动、风景政治与影像生产 / 133 节 风景、传说与生产景观 / 135 节 电影中的劳动仪典、声音与语图 / 153 第三节 劳动、抒情与崇高体验 / 168 第四章 城市场域中的劳动影像 / 181 节 重提城市:劳动场域和工作场域 / 183 节 劳动之重:重回肉身叙述 / 196 第三节 流动的空间城、下乡与离散经验 / 209 第五章 工厂空间、劳动者形象与媒介景观 / 219 节 工厂:档案与脱域 / 222 节 身份征用与媒介景观 / 233 第三节 劳动者的形象重塑 / 246 结 语 / 259 参考片目 / 267 参考文献 / 283 后 记 / 301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