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馆谈艺录/南京艺术学院民国电影研究所丛书

价格 13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南艺电影馆于2016年6月6日建成开馆。它既是一个电影藏品资料馆,也是一个小型的艺术影厅和艺术沙龙空间。 《电影馆谈艺录》收录了南艺电影馆自成立以来举办的重要活动的内容实录括学术研讨、映后交流和艺术沙龙等。此外还收录了南京艺术学院民国电影研究所、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学术团年来的部分学术成果和创作经结括四届南京电影论坛、纪录片拍摄和戏剧舞台实践等。 《电影馆谈艺录》为“南京艺术学院民国电影研究所丛书”系列,由江苏省优势学科第三期项目(戏剧与影视学)资助。

目录

写在前面:记忆望着我学术对话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精神“鸳鸯蝴蝶派”访谈系列从“鸳鸯蝴蝶派”到网络小说“鸳鸯蝴蝶派”与海派文化通俗叙事与抒情传统:关于鸳蝴派电影的对话关于中国电影口述历史研究的对话影戏创作谈木心回忆录:纪念木心特辑秋天的童话:《我的师尊木心先生》琐忆“死殉易,生殉难”:与袁维忠谈木心的绘画木心的腔调、乡愁及其他:与史航谈木心“先锋之夜”的前夜先锋之夜:纪念木心先生逝世三周年读者沙龙实录传承与回望:木心的传统(纪念木心先生逝世三周年读者沙龙实录)“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木心的“美专”记忆一路一路树荫:寻找杰克逊高地看见他以手指月,跟随他素履之往读木心:缓慢与轻快这一夜,我们读木心:纪念木心逝世五周年读者沙龙实录关于木心:因误解而拒斥,因理解而《旧影寻踪:南京老影院的前世今牛》导演于记多媒体音乐诗剧《民族魂·鲁迅》创作与批评谈我所理解的鲁迅引文、强调的艺术与民族魂——谈《民族魂·鲁迅》《民族魂·鲁迅》:多声部交错的舞台华章……导演访谈和映后实录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原创影评历届南京电影论坛综述附录后记

摘要与插图

《电影馆谈艺录》:
  陈山:它们并不相对,更不是所谓冰炭不相容的如一些现代文学史所描述的那样。一部分作家偏重于社会写实和心理感觉,一部分作家偏重于传奇哀情,一部分作家的趣味偏重于较为文化精英的西化,一部分作家的文化趣味桥偏民的通俗化,
  其他的称号都是自树旗帜或相互褒贬,张爱玲有意识地尝试两者的结合,她把自己的个小说集命名为《传奇》,是大有深意的。
  季晓字:您是不是赞成把鸳鸯蝴蝶派更加宽泛化的一点概念?
  陈山:我本来以为“鸳鸯蝴蝶派”的称号是所谓“新文学”作家强加给这批作家群的,他们自己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文学概念,何来宽窄化的命题?现在是要把整个所谓的“中国新文学史”还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甚如“二十世纪文学史”这样的重新结构史学体系的文学史。
  季晓字:在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提到,1921年之后这批鸳蝴派文入电影界,原因是当时的左翼文人在现代文学占了一个上风,《小说月报》的改组,茅盾接手了一个旧派文人的组织,他试图改文学倾向的杂志,而这批文人在1921年之后觉得要在文学上“失势”了,所以入电影界,这个事实是怎么样的?
  陈山:请问:中国电影史的史实是这样整齐划一的更替的吗?显然不是这样。孤岛沦陷区的古装歌唱片和时装爱情片为什么兴盛?古装片《木兰从军》是中国早期电影中单片上座率高的影片。蔡楚生的《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把写实和传奇要素结合的好的作品。像方沛霖、岳枫、严俊、陶秦等人还把这一电影文化精神带到了香港,哺育了香港电影的20世纪50-60年代和80-90年代两个电影产业高峰,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产业基地。有很多带有鸳蝴派风格的电影仍旧在创作,程小青、徐卓呆、杨小仲甚顾明道等人,都直接参与了多部电影的创作。战后,张爱玲写了《不了情》的《太太万岁》两部电影剧本,还有《巫山梦回》《寒山寺的钟声》等哀情,这个和台湾的琼瑶文艺爱情片都有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以后大陆电影显然与这一电影传同隔绝了,但在谢晋的影片《女篮5号》《舞台姐妹》以及上影的《护士日记》等影片,甚当年红色小说《新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三家巷》《小城春秋》《虾球传》中似乎还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些影子。
  季晓字:范伯群老师有个观点,他认为今天的网络文学是当年的鸳蝴派小说,您觉得呢?
  陈山:范伯群老师的观点说明所谓鸳蝴派,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精神,创作取向,当代网络小说如《后宫甄嬛传》《花千骨》等确实有点暗合,但绝不是重复。其实,早在一些热播的电视剧如《渴望》及宫闱中已经激活了当年一些传奇文化通俗文艺的因素。文学和电影只要深入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广泛受众面,必然会产生对本民族传奇文学艺术作品的需求,但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对流行的观念和消费方式已发生了巨变;鸳鸯蝴蝶派这个名称现在已经不够用了。
  季晓字:现在鸳蝴派在文学界的研究已经有相对的规范,但电影界并没有被触碰太多,所以这个电影界的鸳蝴派的概念有可能成立吗?
  陈山:我认为不要再按照老思路来使用“鸳鸯蝴蝶派”这样强加的带有蔑视质的名称。我们先基础的研究开始,慢慢梳理和提升出理的史学观念和名称。现在大的问题在于很多拷贝都没有了,因此,小心翼翼地缜密地尽量修复历史的面貌,是一项的艰难的使命。
  季晓字:那个时代是左翼文人占了权。
  陈山:要以新视野、新史学意识把握、研究所谓“鸳鸯蝴蝶派”为切入点和杠杆的支点,打破固有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框架,这是我前面反复强调的。
  季晓宇:是不是可以说鸳鸯蝴蝶派从狭义上说是通俗的、市民的、大众的,而广义上需要重新做一个判定?
  陈山:鸳鸯蝴蝶派是现代媒体的一批活跃的职业创作者,上海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媒体,主要以出版社、电影院、海派舞台和各种唱本、小人书、海报等传播渠道台,传统的传播渠道被颠覆或更新,他们活跃于报纸的副刊面媒体,在电影界,既是电影编剧,也写电影评论文章,文风很活泼,这都是所谓的鸳鸯蝴蝶派,和互联网写手相似。并且,它是与宋元以来的城市文化和非士大夫文人(所谓“书会才人”)一脉相承,(元朝所谓“九儒十丐”的文化政策产生养了落在民间谋生的下层知识分子)和白话小说、昆曲、南戏都是同样的文脉,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汲取了西方现代文化的营养。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