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在教育生态学理论视阈下,以北京电影学院为核心案例,对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现实和发展展开的系统研究。理论的支撑和案例的聚焦,建立了《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研究视野和实证上科学和探索的前提。 电影发展的核心力在于人才。中国电影发展和电影人才培养活动的发展是电影研究视线中的两条双行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视点看,共处在同一系统内,构成外部生态环境和电影人才培养活动之间的关联。而对于电影人才培养活动,又有其内部的层级、结构、因素及运行方式,形成自洽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教育实践是力求人才培养的率,或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寻求教学过程的优化。建模即是一种于实现人才培养效果优的科学方式所做的努力,设定通过教育活动各要素规律地组合和运行,能够有序、地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培养目标。 教育科学研究者查有梁在其《教育建模》一书中,将这种教育的建模表述为宏观的教育发展战略、中观的办学模式、微观的教学课程三个层级的模式。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即是面向宏观、立足中观、深入微观的备层次因子交叉组合的生态建构,而教育过程优化中的整体、相互联系、有序、动态等原则,正是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视点。 因此,《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依托教育生态学理论,运用教育生态学、系统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中存在的问行多维度梳理和研究,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生态系统、培养模式运行机制行了生态角度的构建分析。
目录
绪论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一、研究缘起——两个论争与两个不同二、研究背景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节 研究结构与方法一、研究结构二、研究方法三、研究路线图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一、研究视角的创新二、研究成果的创新第四节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一、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二、教育生态学研究综述和理论梳理第五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一、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概念二、研究中涉及的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章 教育生态史观下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世纪回眸节 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教育生态史观一、从生态史观到教育生态史观二、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史论研究的生态视角三、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的因子分析四、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的移植与遗传节 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早期萌芽(1922-1949年)一、教育生态环境及影响因子分析二、早期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生态解析三、早期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生态特点第三节 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中形成(1949-1983年)一、教育生态环境及影响因子分析二、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生态分析三、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阶段特点和内在逻辑第四节 新生态下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现状(1983年今)一、高歌的电影教育新生态二、多元共存的电影人才培养模式生态……章 基于人才生态观的电影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第三章 产业环境影响下电影人才培养目标生态研究第四章 “一体两翼”教学生态目标下电影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第五章 电影人才培养教育生态两翼构建:实践教学和通识教育第六章 构建复合式多样化电影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生态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