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沈、何忠礼主编的《第三届中国南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为由杭州社会科学院在2015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南宋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参加本次会议的藤一成、土肥佑子、瑞来、德毅、李弘祺、黄宽重、刘静贞、韩桂华、朱瑞熙、何忠礼、李裕民、龚延明、葛金芳、张其凡、虞云国、戴建国伟民、李华瑞、曹家齐、范立舟、黄纯艳等海内外学90名。本书收入了参会学者提的论文70余篇,内容丰富括了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典籍、人物等个各方面,是当代宋代社会学术文化研究的代表成果,对于南宋历史和文化研究,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新世纪南宋史的回顾与展望
朱熹的社仓法与对元明的影响
南宋“三省合一”问题补议
传人日本大德寺《五百罗汉图》与史浩的对金政策
论南宋的社会政治生态及其成因
应当怎样看待宋元易代
岳家军三大问题考辨
舟楫之利与南宋国运兴亡——军事史视角的考察
南宋宁宗朝韩侂胄专权方式探析
绍熙年间两次“引裾泣谏”事件考实
南宋后期东南军需供应与两淮浙西发运司
钓鱼城之胜与南宋战略误判、败亡
农商社会视野下的南宋经济再评价
海外贸易品“乳香”考——《庆元条法事类》与乳香的用途
再论南宋荒政的发展
南宋临安的饥馑及其对策
宋代的
南宋晚期纸币的恶膨胀
科学价值观:朱熹“义利”论新解
南宋“甬上四先生”思想节点考述
“鹅湖之会”四题(提纲)——以吕祖谦的学术人脉为中心
清人对金人文献的篡改事例与金末蒙初中原士人的夷夏意识
南宋真迹官告文书的解读与研究——以面世的司马仅、吕祖谦真迹官告为中心
宋代官员告身的收缴——从武义徐谓礼文书谈起
重写世界:宋人从家庙到祠堂的构想
宋代宗室行辈联名制度——兼论《赵氏宗谱·太祖遗嘱》系伪作
再论宋代的虑囚与疏决
交易费用视角下南宋田宅买卖中“亲邻优先权”之弊及法律调适
北宋文武换官制度研究
试析《宋人佚简》中的官称过呼问题
从宋版“京城四图”看临安城基本保障系统的构建
两宋之际内臣李中立事迹考
南宋抗蒙重臣朱禊孙事迹考述
墓志书写:复原一个武将的一生——《大宋故赠宁武军节度使刘公墓志铭》考释,兼说研究对墓志的利用
南宋高僧佛智端裕略考
黎靖德事迹考略
李处权、李处全行实辨补
论胡紘及其反道学的斗争
永嘉苍坡李氏族谱宋元史料考辨
《贺仁杰墓志铭》与钓鱼城约降、立系狱事
《方文林墓志铭》与湘湖始筑研究
绍兴所出宋代墓志简论
宋代建康府藏书考略——兼述叶梦得对建康府文化教学事业的贡献
南宋临安书商陈起及其刻书研究
南宋史籍《中兴遗史》及其作者赵牲之研究
陆游与嘉泰《会稽志》
《成淳临安志》的编者潜说友
《杜清献公集》的版本及史料价值
南宋高宗朝《徽宗御集》的编纂及相关问题考论
上海图书馆藏清钞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再考
摘要与插图
《第三届中国南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到了绍熙五年(1194),建昌军南城县发生饥荒,本县贡扬乃与其门人吴伸、伦兄弟共同商议并经划,乃出私谷四千斛建大屋以储之,名日“吴氏社仓”。其规模甚宏伟,据朱熹记载:“莅事有堂,燕息有斋,前引两廊,对列六庾,外为重门,以严出纳。”所订的条约,比早年朱熹在崇安县所实行的还要详密。即时开始支贷,使乡民有所仰食,无复死徙变乱之患。冬则收纳,并加二分息,以待明年赈救之用。南城之民为感激,而吴氏特加谨谢,并说:“是仓之立,君师之教,祖考之泽,而乡邻之助也。吾何力之有哉?且今虽幸及于有成,而吾子孙之贤否不可知。异时脱有不能如今日之志,以失信于乡人者,则愿一二父兄为我教之。”②其心地实在万分善良。二人甚建一书楼,内藏相关社仓的诗文,备子孙阅读,努力效法先人,以先人之心为心,也好代代相传。 朱熹之社仓法是以赈贷为手段,以达成活民弥盗为目的,其质与义仓略,所以隋唐以来多惯称民社义仓。盖以当时设仓是以社区为单位,乃以名之。然二者亦有差异。因为社仓是民间善心人士所发起,民户自己经营,其支贷、收纳皆由社首、保正副负责,乃是由民户轮流担任的。而义仓属于县府,始终由府内吏员负责。又社仓之藏米乃是借自,或由富豪出米斛存人仓以备用,放贷,秋冬回收,并加收二分息,如遇凶年则免息,等息米积累到相当数量时,即以息米作谷本,以贷贫户,只是新米末干好,来年会有耗损,所以受贷户要预交百分之三的耗米,如此年年放贷受纳,可以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