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深圳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严格依据公务员考试大纲而编写,包含五大模块:公共基础知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书中分析了各模块的考点和历年考情,并在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模块复习技巧。同时,本书不仅采用明亮清晰的彩色印刷,还配有华图名师编写的模拟配套试题及名家解析,真正通过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全力帮助考生获取应试高分。
目录
目 录
模块一 数量关系 第一章 数字推理 5 …………………………………………………………………………………
★★ 第一节 多级数列 5……………………………………………
★★★ 第二节 递推数列 6……………………………………………
★ 第三节 幂次数列 7…………………………………………
★ 第四节 分数数列 8……………………………………………
第五节 多重数列 9……………………………………………
第六节 图形数列 10…………………………………………
本章概要 判断特征是关键 基础数列要牢记 迅速识别幂次数 看趋势,做试探 圈三技巧不能忘
第二章 数学运算 12 ………………………………………………………………………………
★★★ 第一节 初等数学问题 12……………………………………
★★★ 第二节 行程问题 18…………………………………………
★★★ 第三节 比例问题 20…………………………………………
★ 第四节 计数问题 23…………………………………………
★ 第五节 几何问题 28…………………………………………
★ 第六节 杂类问题 31…………………………………………
本章概要 代入排除是大法 初等数学要熟练 公式模型解行程 比例问题巧设1 计数几何公式定 限时模考 35 ………………………………………………………………………………………………
目 录
模块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选词填空 43 ………………………………………………………………………………
★★★ 第一节 实词辨析 43…………………………………………
★ 第二节 成语辨析 52…………………………………………
★ 第三节 虚词辨析 58…………………………………………
本章概要 实词辨析看轻重 成语辨析明词义 虚词辨析清逻辑 第二章 语句表达 62 ………………………………………………………………………………
★ 第一节 语句排序 62…………………………………………
★★★ 第二节 病句辨析 65…………………………………………
★ 第三节 歧义句辨析 70………………………………………
本章概要 排序巧用尾句 辨析病句明语法 语意明确无歧义 第三章 阅读理解 72 ………………………………………………………………………………
★★ 第一节 主旨概括题 72………………………………………
★ 第二节 意图判断题 78………………………………………
★★★ 第三节 细节理解题 80………………………
摘要与插图
基本行程模型根据行程基本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情况的对应公式:
相遇追及问题 :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
流水行船问题 :顺流航程=(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航程=(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扶梯运动问题 :扶梯梯级=(人速+扶梯速度)×沿扶梯运动方向到达时间; 扶梯梯级=(人速-扶梯速度)×逆扶梯运动方向到达时间。
环形运动问题 :环形周长=(速度1+速度2)×异向运动的两人两次相遇的间隔时间; 环形周长=(速度1-速度2)×同向运动的两人两次相遇的间隔时间。
(三)典型行程模型
行程问题在公考中有许多典型模型,如等距离平均速度模型、往返相遇模型、两次相遇模型等。 对这些模型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题目本身在表述中有意识地掩盖模型特征,考查考生发掘模型的能力;其二是对模型进行简单拓展与综合,基于将模型应用作为解答步骤中的核心环节的 思路对模型进行再度包装。 考生应掌握以下行程问题典型模型公式。
1.往返相遇模型 若两运动体从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不断往返:第n次迎面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和=全程× (2n-1) ;第n次追上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差=全程×(2n-1)。
若两运动体从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不断往返:第n次迎面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和=全程× 2n;第n次追上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差=全程×2n。
2.等距离平均速度 等距离平均速度v= 2v 1 v 2 v 1 +v 2 (其中v 1 、v 2 分别为往返速度)。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方法
1.(深圳2015)甲、乙两汽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各自速度保持 不变,它们第一次相遇在距P地16千米处,然后各自前行,分别到达Q、P两地后立即折 返,第二次相遇是在距P地32千米处,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
A. 2∶3 B. 2∶5 C. 4∶3 D. 4∶5
名师解析 单岸型行程问题。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1个全程,此时 甲车走了16千米;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3个全程,由比例关系可知,此时甲车走了 3× 16=48(千米)。而第二次相遇是在距P地32千米处,所以P、Q两地间的距离为(48+32)÷2=40(千米),从而可得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16∶(40-16)=2∶3。故本题答案为A。
…………………………
● 全 ● 景 ● 导 ● 学
行测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不是词语的简单累积,也不是语法规则 的简单识记,而是需要具备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部分视频讲解 将通过对考试大纲和历年考情的分析,告诉您如何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 文字材料的内涵,从而使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成为考试中的得分关键。建 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第一步———读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涉及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 读理解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