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是武装党卫军的头号。这个以元之名命名的部队,前身是迪特里希指挥的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虽然的任务是担任德国元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卫队,普遍被讥讽为“御林军”。在国防军歧视性的目光下,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一上战场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波兰、法国、苏联都留下了它的身影,是在1941年罗斯托夫战役和1943年哈尔科夫反击战,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勇冠三军,成为德军中当仁不让的主力。虽然德国在战争中渐入颓势,可该师却依旧勇气不减,在诺曼底、在阿登、在赫龙河桥头堡和巴拉顿湖,一次次掀起了黑色风暴。只要进攻作战,冲在面打得战果的永远都是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即便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部队,却因为服役于邪恶势力,也难逃可耻失败的宿命。
目录
第一章 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历史
第二章 波兰战役
第三章 西线闪击战
第四章 希腊战役
第五章 乌克兰之战
第六章 克里米亚、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和列宁格勒之战
第七章 米勒洛夫、斯拉夫雅诺塞布斯克和哈尔科夫之战
第八章 库尔斯克战役
第九章 亚平宁之夏
第十章 科尔逊到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
第十一章 诺曼底—卡昂风暴
第十二章 布尔格布斯之战
第十三章 莫尔坦和法莱斯战役
第十四章 亚琛战役
第十五章 沸腾的阿登之雪
第十六章 巴斯托尼之战
第十七章 “南风”攻势和“春醒”行动
第十八章 维也纳之战
第十九章 柏林战役
附 录 武装党卫军军衔对照表
摘要与插图
1933年8月,阿道夫·希特勒宣布限制所有非国防军的辅助武装团体组织,是罗姆的冲锋队和迪特里希的柏林特遣队。尽管如此,阿道夫·希特勒从内心来讲,还是需要迪特里希,因此他宣布柏林党卫队特遣队仍在纳粹执掌的政府中保留文职雇员地位(也就是公务员地位),同时薪金支付也和国防军类似,党卫队普通队员和国防军士兵薪水等同,党卫队各级突击队长和旗队长、旅队长、地区总队长、全国副总指挥、全国总指挥也分别按照对应的德国国防军军衔支付薪水。此外,阿道夫·希特勒还宣布要扩编党卫队。1933年底,柏林党卫队特遣队更名为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成了类似“禁卫军”的角色。旗队这一术语的标准意思是旗帜,意味着该部队的军旗寓意。换句话说,“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意思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禁卫军”。
1933年11月,纳粹党在纽伦堡举行盛大的建党日庆祝集会。在会上,阿道夫·希特勒分别授予迪特里希一枚金质党章和一枚血章。第二枚勋章代表着迪特里希曾追随阿道夫·希特勒参加了1923年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发动的未遂暴动,相当于阿道夫·希特勒承认迪特里希是他的老战友。迪特里希十分喜爱这两枚章。每一枚都代表着他从一名普通劳工迅速迁升的历程。事实上,按照党卫队全国希姆莱的授权,迪特里希和他的手下穿着已经与普通党卫队不同。当迪特里希带着手下800多名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队员,列队走过台前接受阿道夫·希特勒的检阅时,他内心的自豪感真是溢于言表。
1934年初,阿道夫·希特勒和波兰签署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这引起了德国境内许多民族主义者的不满,他们认为阿道夫·希特勒和波兰签署《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就是承认波兰在1918年到1923年窃取德国部分领土(是指东普鲁士走廊,又称为波兰走廊,以及西里西亚东部)是合法的。阿道夫·希特勒这个看似“愚蠢”的政治决定实际上十分明智,这个条约的签署从法理上遏制了波兰进一步觊觎德国领土的能力。当时,波兰陆军有一百万之众,而德国因为《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国防军兵力规模仅仅是波兰的十分之一。在没有完成扩军的情况下,阿道夫·希特勒选择和波兰签署《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对于这点,迪特里希眼睛雪亮,看得十分透彻。
1934年6月初开始,冲锋队似乎有些迷失了方向。他们好几个月以来都很少逮捕反纳粹分子,而后更是失去了权力。他们打开自己的集中营,只能眼看着党卫队集中营(SS KZL)
根据阿道夫·希特勒的一道道命令接管犯人们。此外,仍有很大一部分冲锋队员仍属于预备役兵员,而且薪水没有着落。
1934年6月开始,阿道夫·希特勒让迪特里希手下大部分队员享受了几天假期,好让迪特里希抽空陪他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出访意大利,会见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
两周后,阿道夫·希特勒下了一道命令,允许冲锋队所有全职人员去放松休休假,他还
亲自给冲锋队高层领导预定了不少好的酒店。正如他给迪特里希手下和部分党卫队员休假权利一样,他也打算犒赏一下冲锋队员。可冲锋队头子罗姆却对阿道夫·希特勒不满了,他认为自己的冲锋队正被边缘化。在权力上,他这个冲锋队的头子已经没法和党卫队全国希姆莱,乃至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迪特里希相比,这是他无法容忍的。罗姆的抱怨也并非毫无道理,在阿道夫·希特勒执政了一年半后,罗姆在纳粹执掌的政府中仍然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就像格奥尔格·施特拉塞,虽然被元冷落,但还是按照元的命令,获得了休假。
6月25日,阿道夫·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