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隆化卷-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价格 4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这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
☆对中国民间故事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启迪性,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妙趣横生
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与北京、辽宁、内蒙古、张家口、唐山、秦皇岛等省市毗邻,流传在承德当地的口传文学极其丰富。《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承德卷》历时多年完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全套共8卷本,分为承德市区卷、承德县卷、隆化卷、滦平卷、围场卷、平泉卷、兴隆卷、丰宁卷,从历史、文化、人物、风土等各个角度,用情节生动、内容深广的民间故事,记述了这片山河丰富的根脉和浓郁的文化风情,读者从远古到现代,从高原到海滨,了解承德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梦想,在增广见闻的同时受到启迪。
如果把旖旎的名胜风光和文物遗存视为承德这座名城的血液和骨骼的话,那么积淀着的历史文化则是其生命力的灵性和精魂。从传承至今、风雨沧桑的台榭楼阁,到集南秀北雄于一体,融古代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于一身的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再到由此派生的佛像艺术、碑刻艺术、诗词艺术、雕塑艺术、书画艺术,以及恢宏细腻的宫廷宴乐文化、风情万种的民俗民间文化,处处都体现了承德市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藉此而产生的民间故事传说,正是其历史文化精魂中重要的一部分……

目录

——神话——
3 混沌
5 玉兔
6 雪的传说
——传说——
人物传说
9 兴州状元刘海的故事
10 辅宰张百龄的传说
11 张家选墓地的传说
14 张百龄出生的传说
16 张百龄救老师的传说
18 李质颖和二百五
20 李世民进贡
21 李白戏国舅
22 萧太后的传说
23 杨家将的故事
23 清不清明不明
24 清不清
25 明不明
26 刘墉戏乾隆
28 刘墉对诗
29 太子巧得师
30 乾隆看对联
30 刘罗锅的来历
31 活埋慈禧
32 傻八愣鬼
35 御匾的传说
37 大李志翠
39 王刚和李三
40 彩虹
41 大清律
42 十八罗汉弥勒佛
风物传说
45 安州古城的传说
49 七家“神泉”的传说
50 有缘相会浴佛泉
54 皇姑屯
58 元宝山
62 仙人对弈
66 仙客松
70 马蹄纱帽翅
71 神仙沟的来历
73 张三营的传说
75 台吉营的由来
76 营盘地的由来
78 镇龙寺
79 苔山的来历
81 “锅撑山”的由来
82 莲花山的传说
84 白云山的传说
84 黑嘴山的传说
86 万寿山
88 情人崖
90 石门沟
93 石龙头的由来
95 官宦沟
97 星陨石
98 金蟾拜佛
99 永溢泉的传说
101 喇嘛仙洞的传说
104 歇宫的传说
106 金豆子的传说
107 关马显圣
风俗传说
108 元宵节的传说
109 朱元璋偷锅
109 端午挂葫芦的来历
110 月饼馅中的字条
112 甲子墓的传说
动植物传说
113 会走树的传说
115 山里红的传说
117 映山红的传说
119 山杏的传说
120 玉米的传说
122 牛的传说
123 黄芩的传说
125 皇封的小米
126 谷子的传说
127 苦荞和甜荞
128 公鸡讨封
129 鸡的传说
130 姑姑等等
130 生肖的传说
——故事——
生活故事
135 鸧狼蛋
136 朝老虎要银子
137 小巴狗的故事
140 黑狗告状
141 龙凤呈祥
143 单行好事莫问前程
144 图小利坏大事
147 人心不足蛇吞象
148 煮铁茄子
149 路凭旁人踩
151 石子养老
152 一夜三梦
153 巧断无头案
155 扫帚眉子
156 两只桶
157 三个闺女
159 哪一个明
159 兄弟俩
162 棒打不散
163 瞎子打劫
165 气死鲁班
165 严惩负心人
167 不可扬
168 吹吹打打
168 大抠和二抠
170 老二当家
171 公冶长
172 对哑谜
173 宰相肚里能撑船
174 忍字为高
幻想故事
176 盐娃
178 金龙
180 玉竹花
183 蛤蟆儿子
185 爹比儿子小
187 观音泉的传说
191 铰鞋讨封
193 小铜锣
196 两个葫芦籽
197 宝葫芦
199 摇钱树
200 十兄弟
201 刘哥与金蝉
203 张田与九仙姑
205 小伙子与白公鸡
206 田郎与鹿姑娘
206 善?船
208 石柱和铁蛋
210 灵芝草
机智人物故事
212 巧斗唐财主
213 新媳妇斗县官
215 巧媳妇
215 买盐
216 卖马
217 戒酒
218 口袋哥月亮妹
218 张大山治财主
219 巧戏老财主
220 长工巧斗地主
221 公鸡蛋
222 学生和先生
224 张大叔说书
动植物故事
226 毛榛平榛的故事
230 深山奇木香杨树
235 马猴兔
235 蚂蚁的传说
236 乌鸦与喜鹊
236 狗和猫
238 蜗牛的故事
商号食品故事
239 玉宴琼浆千年香
242 “景怡”的由来
245 隆化大米甲天下
248 康熙御封“满蒙羊汤”
252 荒地黑木耳的故事
——笑话——
257 看匾
258 走马观花
259 四兄弟结义诗趣
260 休说我儿傻
261 对联趣话
262 四兄弟对诗
263 傻姑爷

摘要与插图

◎朱元璋偷锅
讲述:宋  冰
记录:丰义成
2006年12月采录于隆化尹家营
在隆化尹家营流传大年压锅的传说已几百年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在饭锅里放些饽饽、年糕之类的食品,俗称“压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除夕不空锅”。据说“除夕不空锅”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艰难,常常靠讨饭度日。有一年春节来临,母子二人实在找不到可填饱肚子的东西,大年里讨饭又让人家讨厌。但孝顺的朱元璋不忍心让母亲挨饿受冻,于是他就想偷点东西给老娘吃。
除夕夜,朱元璋一连摸过几家,都没有偷着,生活极为贫困的人家哪有多余的粮食啊!他见到的只是泥垒的灶台和锅,一气之下,朱元璋揭下锅来扛到肩上。可又一想,这大过年的,哪有开门收破烂的,放下不是,不放也不是,他一咬牙就把锅背回去了。
他母亲知道了以后,就说他不应该偷穷人的东西,应该把锅放回原处。可是天快亮了,让别人看见多没面子啊!于是,他向上天祷告:“老天爷啊,黑一阵吧,黑一阵吧……”他诚心念了三遍。说也奇怪,这时天色又暗下来,等到他送完锅回家以后,天就快亮了,从此,是冬天显——“临明黑一阵”,这可是朱元璋亲口封过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自然忘不了自己除夕夜偷锅的经历,于是下令全国在除夕夜不准空锅,锅里要放上一些蒸熟的干粮,以接济一些像他当年那样没东西吃,并且可能越墙而过的穷人。于是,大年三十压锅这个习惯一直延续着,以示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端午挂葫芦的来历
讲述:高振祥
记录:王德利
1980年11月采录于隆化偏坡营
谁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挂葫芦。这里有一段传说。
那是黄巢起义时,军过之处杀人八百万,弄得人心惶惶。一天黄巢早起,带领几名军卒到野外散步。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背上背个七八岁的孩子,手里领着个四五岁的。黄巢一见奇怪地问道:“请问妇人,你为何背大的,领小的呢?”中年妇女叹道:“唉,大爷不知,这大孩子是我男人先前那个女人留下的,地下的是我亲生自养的,这样免得别人说三道四。”黄巢又问道:“天未大明,你带孩子到哪里去?”妇人道:“耳闻黄巢军马即到,回娘家看看二老,回来就是被黄巢兵杀了,也心甘情愿了。”听完,黄巢的心抖动了一下:世上竟有这样贤德好心的女人。便抬头对这位妇人说:“你回去后,用五色纸做成葫芦,挂在门前,黄巢的军兵见了,就不杀你们了。”女人听了高兴,谢过黄巢,到了娘家后,她把此事告诉了全村的人。她又赶紧回到男人家,同样把事情讲给了全村的人,人们照例做了葫芦挂在门前。
黄巢回营后,命令全体官兵,见门前挂葫芦的人家不准剿杀。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黄巢大军进驻这两个村子,见各户的门前都挂着葫芦,没有伤害一人。
从此后,年年五月初五,各家各户把五色葫芦挂在门前。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