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中国小说发展,《三国演义》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力作。它不单是成就的演义小说,而且是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和伟大经典。它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三国演义》的产生,经历了世代累积的漫长过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大量的三国逸闻传说;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出现了生动传神的三国故事;金元时演出的三国剧目不下三十种;元代至元年问刊行的《三国志平话》已有相当的规模。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学家罗贯中在吸收融汇民间文艺作品的基础上,参酌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后汉书》和《晋书》,充分施展他的艺术才华,把纷繁的三国历史有机地组合起来,写成了这部雄视百代的《三国演义》。
现存的《三国演义》是明代嘉靖壬午(一五二二)刻本。嘉靖本对专业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版本研究价值。但长期以来行的《三国演义》却是清代康熙年间(二父八二——一七二二)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评点本。毛本之所以能风行三百余年,主要得力于毛氏父子出色的修改和精彩的评点。
目录
序
凡例
读《三国志》法
卷一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卷二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催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管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催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卷三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鬬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清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殡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摘要与插图
《三国》一书,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如关公五关斩将之时,忽有镇国寺内遇普静长老一段文字;昭烈跃马檀溪之时,忽有水镜庄上遇司马先生一段文字;孙策虎踞江东之时,忽有遇于吉一段文字;曹操进爵魏王之时,忽有遇左慈一段文字;昭烈三顾草庐之时,忽有一遇崔州平席地闲谈一段文字;关公水淹七军之后,忽有玉泉山月下点化一段文字。至于武侯征蛮,而忽逢孟节;陆逊追蜀,而忽遇黄承彦;张任临敌,而忽问紫虚丈人;昭烈伐昊,而忽间青城老叟:或僧、或道、或隐士、或高人,俱于极喧闹中求之,真足令人躁思顿清,烦襟尽涤。《三国》一书,有笙箫夹鼓、琴瑟问钟之妙。如正叙黄巾扰乱,忽有何后、董后两官争论一段文字;正叙董卓纵横,忽有貂蝉凤仪亭一段文字;正叙催、汜猖狂,忽有杨彪夫人与郭汜之妻来往一段文字;正叙下邳交战,忽有吕布送女、严氏恋夫一段文字;正叙冀州厮杀,忽有袁谭失妻、曹丕纳妇一段文字;正叙荆州事变,忽有蔡夫人商议一段文字;正叙赤壁鏖兵,忽有曹操欲取二乔一段文字;正叙宛城交攻,忽有张济妻与曹操相遇一段文字;正叙赵云取桂阳,忽有赵筢寡嫂敬酒一段文字;正叙昭烈争荆州,忽有孙权亲妹洞房花烛一段文字;正叙孙权战黄祖,忽有孙翊妻为夫报警一段文字;正叙司马懿杀曹爽,忽有辛宪英为弟画策一段文字。至于袁绍讨曹操之时,忽带鈘郑康成之婢;曹操救汉中之日,忽带叙蔡中郎之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人但知《三国》之文是鈘龙争虎板之事,而不知为凤为鸾,为莺为燕,篇中有应接不暇者。令人于干戈队裹,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覩粉黛,殆以豪士传与美人傅合为一书矣。
《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弈者下一闲着于数十着之前,而其应在数十着之后。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如西蜀刘璋乃刘焉之子,而回将叙刘备,先叙刘焉,早为取西川伏下一笔。又于玄德破黄巾时,并叙曹操,带叙董卓,早为董卓乱国、曹操专权伏下一笔:赵云归昭烈在古城聚义之时,而昭烈之遇赵云,早于磐河战公孙时伏下一笔。马超归昭烈在葭萌战张飞之后,而昭烈之与马腾同事,早于受衣带诏时伏下一笔。庞统归昭烈在周郎既死之后,而童子述庞统姓名,早于水镜庄前伏下一笔。武侯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上方谷火减之后,而司马徽“未遇其时”之语、崔州平「天不可强”之言,早于三顾草庐前伏下一笔。刘禅帝蜀四十余年而终,在一百十回之后,而鹤鸣之兆,早于新野初生时伏下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