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所谓“探佚”,即是探索曹雪芹原著业已佚失的后30回续稿。据“悼红轩”网站两次网上调查:如果重拍电视剧《红楼梦》,您赞成其续剧按哪个文本改编?赞成按现行程高本后40回者占17.6%——15.4%,反对者约占82.3%——84.6%;赞成根据前80回伏线和脂评提示(即“红楼探佚”)另写剧本者占68.6%——72.5%。但“曹雪芹先生的续书会怎么写?”“红迷”朋友们又似乎“谁也不知道”,很想了解。
《红楼探佚:曹雪芹原续后30回是怎样的(套装上下册)》即专为回答这一问题而出版,虽不可能地“克隆”雪芹原续,却是对其续著的原生形态的一次全面、深细的学术性探析,为阅读、研究、改编《红楼梦》,提供了一个新的文本基础和逻辑框架。
目录
序一 万颗珍珠一线穿
——读丁维忠《红楼探佚》书感 冯其庸
序二 佚文探梦解红楼 傅光明
曹雪芹续著后30回如何“迷失”
一 “迷失”的时间
二 “迷失”的六点奇怪
三 “迷失”者是谁
四 “迷失”的原因
程高本伪续后40回的“背谬矛盾”
一 “一心读书”和“调戏”女儿的宝玉
二 化“情”为“理”的宝黛爱情
三 “旺相司”里的女儿们
四 四大家族的全面“复初”与“圣明仁德”的“圣上”
(一)四大家族
(二)关于“圣上”
五 枘凿不合格的细节描写
六 关于结尾
(一)“忠孝”双全的宝玉出家
(二)“白茫茫”的冬野雪景
(三)与开卷对着干的“归结”
七 续书的主题:“福善祸淫”
第一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第二层:“淫情万恶,忠孝百善先”
第三层:“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回头是岸,皆大欢喜
结语
“红楼探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 “红楼探佚”的必要性
二 “红楼探佚”的可能性
三 “红楼探佚”的目的、意义
四 “红楼探佚”的方法
曹雪芹续著佚稿究竟多少回
前80回与后30回何处“接榫”:薛家之败与香菱、迎春之死
一 全书的章回结构
二 续书为什么以薛家之败开头
三 续书为什么以香菱“香魂返故乡”开头
四 续书为什么以迎春“一载赴黄粱”开头
粤海“姬子”:探春远嫁
一 探春远嫁的时间
二 探春对远嫁的态度
三 “外藩王妃”的不可能
四 远嫁的原因
五 “贵婿”是谁
六 “海啸”之伏
七 “凤凰”之喻:探春的婚后生活
八 “直而不作”的“姬子”
九 探春回不了家的原因
十 残局
结语
元春“大梦归”:析“虎兕相逢”
一 元妃薨逝的时间
二 元妃的失宠与监禁
(一)《乞巧》之伏
(二)“路远山高”之喻
三 元妃失宠、失势的原因
(一)“杨国忠”是谁
(二)“娘娘夺锦”与“方相之旧”
(三)析“虎兕相逢”
四 综观“大梦归”
(一)主观原因:“富贵已极”与“终无意趣”
(二)客观原因:“无常又到”与“回成灰”
附:“兕”“兔”之辨
惜春出家为尼
一 惜春出家的预伏
二 惜春出家的时间
三 惜春出家的原因
(一)“矢孤介”的性格
(二)“你们有事别累我”
(三)“勘破三春景不长”
四 惜春出家哪个“庵”
五 惜春出家后的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独卧青灯”
(二)第二阶段:“缁衣乞食”
六 “三春去后”是哪“三春”
贾母“弄坏了”黛玉吗
一 贾母对黛玉的态度
二 贾母并不选中宝钗为孙媳
三 贾母死于黛玉之前及鸳鸯之死
(一)贾母死于抄家之前
(二)贾母死于黛玉之前
谁扼杀了宝黛爱情
一 肇始者:薛姨妈
(一)“金锁”是否薛姨妈所造
(二)宝钗因何不再“待选”
(三)薛姨妈为何专向“王夫人等”提出“金玉”婚事
(四)薛姨妈真“慈”、真“爱”、“真慰”黛玉吗
二 操纵者:王夫人
三 拍板者:元妃
四 “风霜剑严相逼”
(一)是谁“严逼”黛玉
(二)王氏因何“严逼”黛玉
(三)王氏如何“严逼”黛玉
黛玉之死:“冷月葬花魂”
第一阶段:“搬出园去”与“情难了割”
第二阶段:何谓“三月香巢”
(一)《相约》与“续红丝”
(二)议婚与“窃玉”
第三阶段:“梁间燕子”喻指谁
第四阶段:何谓“人去”、“巢倾”
第五阶段:“凭人欺负”与《十独吟》
第六阶段:“风霜剑严相逼”
(一)何谓“顶线不好”
(二)“菖、菱”配药
(三)《相骂》与紫鹃结局
第七阶段:“冷月葬花魂”
(一)“花魂”“诗魂”之辨
(二)黛玉“离魂”与程高本“魂归
摘要与插图
第二层:“淫情万恶,忠孝百善先”贾雨村问:为什么闺阁中只有“元妃”命运独佳,“结局”不“平常”,而她“以下”的其他女子都成不了“贵妃”,“结局俱平常呢?”甄士隐答:因为凡是女子,那“淫”字固然犯不得,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凡情思缠绵”,其“结果”都“不可问了”。这“淫”、“情”二字实在是万恶之渊!历来只说“万恶淫为”,续者则把“淫,,扩大化,把“情”也视为与“淫”一样糟糕,打击面扩大到所有谈情说爱的女儿,甚至扩大到所有“俱从‘情天孽海’(太虚幻境)投胎而来”的女子!
这样,“情思缠绵”的黛玉便当其冲:“惊恶梦”、“绝粒”、“迷本性”、“断痴情”,历尽情场劫难。宝玉追求黛玉也是“无故自陷”,属于“嗜淫欲”一类,本该入“地狱”受“无边的苦,以偿生前之罪”的,幸亏他俩终于“悔情”——“断痴情”了!
司棋只能死于爱情磨难,因为这“情”是“沾染不得的”,谁让她与潘又安“乱搞”其情!袭人的结局,按寻常标准似乎不错了,但续作者嫌她既身事宝玉、又转嫁蒋玉菡,一女从二夫,对“节妇”一款表现得“不得已”(不坚决),这是不“义”、不“节”,“此袭人所以(只能)在又副册也”,这是续作者分册的新标准和奇特原因:封建贞节观!他用转嫁楚文王的“息夫人”来讥贬袭人:不如“一死”作“节妇”!
妙玉身为尼姑,却不积“善缘”,所以不得“善果”,她竟见了宝玉就“害起相思病来”,听到“两个猫儿”闹春就想起“男女之事”,“凡心(淫心)一动,才闹到“走火入魔”,被贼盗们劫去受尽“污辱”而“杀了”!荡妇吴贵(乌龟)媳妇(灯姑娘)当然更只配被“妖怪吸了精”而暴死。
秦可卿生前为“第一情人”,但他死后“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人情天”(“天仙福地”),因而她取代警幻仙姑,荣任“风情月债”主管。她还传达续作者的旨意说:“发泄出来”不是真情,“未发之情”才是“真情”:窒情才真!
探春、宝琴、岫烟、李纹、李琦、喜姐儿、四姐儿们尽管婚姻美满、“丰衣足食”,但她们为什么“俱”没有像元春那样当上“不平常”的“贵妃”一级?因为她们“俱”带着“从情天孽海而来”的胎记之故!
元春就不同,她既“贤”又“淑”地献身“圣躬”直到“四十三岁”,这当然不是“淫”和“情”,而是的“忠”,这功劳似乎足以抵消她也来自“孽海情天”的胎记,因此惟独她的“结局”很不“平常”,贵为皇妃,死后还荫庇全族。
宝钗是另一个好样儿的,她“廉静寡欲”,没有“情欲之私”,是个“冷人”,连前部她对“金玉”的私心都已戒掉了。尤其她称颂“圣世”,念念不忘“咱们世受国恩,祖父锦衣玉食”,用“忠孝为赤子之心”和“天恩祖德”规谏得宝玉“理屈词穷”、浪子回头,她是个“忠孝”的活标本。故而她大“善”,有大“福”、大“造化”,续作者给她一个“复兴”祖业的“贵子”贾桂,送她照样“上青天”:做未来“国公爷”的老太君,诰命夫人!
贾政是“忠孝”的典范:“忠厚古朴”、“勤俭谨慎”,守“官箴”、“全孝道”,“我这官是皇上放的”,不肯“猫鼠同眠”,忠心耿耿。因此他官运亨通,又任学政、又升工部郎中、又放江西粮道,抄家复起后他反而袭了“荣国公世职”。
贾兰是后生的楷模,一心只读圣贤书,“讲文章”、博“功名”,对“禄蠹旧套”“甚觉合意”,“赤子之心”可嘉,结果果然得了举人——进士——国公爷,“家道复初”的荣耀落到了他身上。
甄应嘉因“太好了”而冤枉获罪,续书给他加个“表字友忠”。既然是“忠臣”,“皇天自然不负他”,率先“蒙恩还玉阙”。义仆包勇,不管主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