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百科红楼

价格 29.8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红楼里一共有多少梦?写了多少个人物?作了多少诗词?一场丧礼需要多少佣人?都有哪些宴席?贾府有哪些点心?谁资?谁意?“礼出大家”有多少礼?在众姐妹之中,黛玉算是福的,元春可能不是病死的。贾母概念偷换,宝钗深藏不露,挑二奶奶就是挑未来的接班人,《微百科红楼》以众不同的视角、时俱进的微博体、立独行的表达方式讲述名著的雅文化、风俗礼仪、大家风范、管理智慧、饮食娱乐、诗词歌赋等。
  《微百科红楼》取材于《红楼梦》等十余部学术专著,以及大量名家著述评论,并且参考了关于《红楼梦》诸多报道资料。

目录

数不尽的梦/1
失败再失败/6
真名士自风流/11
优良的血统/17
黛玉与水芙蓉/22
诗中有人/25
白忙活/32
有个好爹/38
好男人/44
的两面派/51
没人性/59
土地真不少/65
种树赚大钱/76
监守自盗/85
礼出大家/96
见面礼/103
路祭/110
好多荷包/116
抓子儿/123
绝食自杀/132
燕窝是非多/142
好茶需好水/151
过会/158
大多夭折/164
南院马棚/173
我是的/186
见死不救/198

摘要与插图

以梦开始的的“荒唐言”曹雪琴先生开篇便讲了两个人,也就是贾雨村和甄士隐,即“假语存”和“真事隐”,再由贾雨村引出故事的主角黛玉,而甄士隐的女儿香菱又与薛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牵涉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不得不说,整部书稿是以梦开始的“荒唐言”。
  警示元春从宫中传出过一个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相看已化灰。”这或许是元春对于贾府未来的一种警示。
  贾府一味,主子下人都不拿浪费当回事,年年岁岁入不敷出,长此以往必定衰败。可怜贾政等一干人还以为她做这个不祥之物不是好兆头,没能理解她的一份苦心。
  怪的梦王熙凤曾经梦到一个面善的人,说娘娘打发人来要一百匹锦,她不给,那个太监就上来夺,夺着夺着就醒了。锦是繁华的象征,而不多不少的一百匹正好对上了贾府的百年基业,也就是说王熙凤的这个梦预示了有人要夺走贾府的百年基业。梦里说的主谋是另一位娘娘,所以很可能贾府的衰亡和元春在宫中的失势有关。
  贾府不开心的女孩们大观园中的姐妹,大多时候不是在玩笑嬉戏,而是正经说话或唉声叹气,她们的不开心与各自的身世是分不开的。不少女孩不是丧父就是丧母,黛玉、惜春父母都已过世,她们从小就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成长,府中的掌权者贾母心中又只想着自己的孙子宝玉,所以女孩们才会总是愁眉苦脸。
  黛玉是为了还泪来的黛玉原本是天上的一棵绛珠草,由于神瑛侍者的日日浇灌,使得绛珠草化为了绛珠仙子,有了自己的情感。当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凡间,绛珠仙子为报答恩情,就也要求同往,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
  于是,神瑛侍者化为宝玉,绛珠仙子化为黛玉,也有了这一段悲情坎坷的催泪爱情故事。
  闹的场景闹的场景当属元妃省亲,贾府早在几个月前就着手布置园子,又是种树又是采买戏子,到了省亲当天不仅有成队的太监开道,贾府诸人身着官服迎接,众人还一同乘船游大观园,元妃试才题对。一时间真是金碧辉煌、热闹非凡。贾府为了元妃省亲,竟然大费周章现盖了一座府邸,可见当时朝野上下的奢靡之风。
  合的事情薛蟠、宝玉等人一起喝酒时,冯紫英没头没脑地说自己之前去铁网山打猎,偶然受了点伤,还说有一件大事要和众人详谈,可过后书中再也没有详谈的内容了。我们通过冯紫英的只言片语捕捉到的铁网山这个地名,刚好和秦可卿棺材的出处有关,那是一个坏了事的老千岁的东西。其中是否有联系呢?这个巧合很可能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又一个哑谜。
  一千个人物组成的故事整部书中,有姓名称谓的就多达732人,无姓名的也有243人,这其中包括宁荣两府本支和贾家本族119人、贾府姻娅95人、丫鬟73人、仆人266人、小厮27人、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监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
  除此之外,还有医生14人、门客12人、优伶30人、僧道17人、尼婆84人、外国人2人、其他48人。
  可歌可泣的爱情真不少红楼一梦有数不清的爱情描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刻骨铭心、忘乎所以、痴情、私情、单恋、圆满六种:比如宝玉和黛玉的刻骨铭心的爱、秦钟和智能儿的忘乎所以的热恋、龄官对贾蔷的痴情、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尤三姐对柳湘莲的单恋,以及贾芸与小红的圆满爱情。
  一本书五个名字《红楼梦》据甲戌本的“楔子”所记,共有五个题名,名为“石头记”;后因空空道人更名“情僧”,所以把它改作“情僧录”;不久,吴玉峰将之命名为“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又给予“风月宝鉴”之名;后来曹雪芹更名为“金陵十二钗”。不过到了今天,本书仍旧沿袭了“红楼梦”之名。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