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习佛教知识的俗读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选入门书。采用答问的形式,对佛教的源流、佛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佛态度都作了详细的表述,涉及了佛教方方面面的知识。读完本书对佛教就会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本书国内印行已达数十万册,被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多国文字,海内外,是快速了解佛教的入门书。
目录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与复兴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演变
……
摘要与插图
序这本书是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
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做’,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英译的书名很好,很合我的心意。
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1957年我陪一位柬埔寨僧人见,客人未到之前,我先到了,便和我漫谈。他问:“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呀?”我说:“有。”再问:“为什么?先肯定,后否定?”我说:“不是先肯定,后否定,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谈到这里,客人到了,没有能谈下去。后来,我在写这本书的第二章时,想起这一次未谈完的问答,我想,书中谈到缘起性空的思想,可能补充了当时我在面前所想讲的话。
我曾看到一本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在延安出门散步,对李银桥说:“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李银桥说:“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我因而想起“”结束后,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说,“”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己正在补课,读佛书。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1987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宗教是文化。”
这三个人,一是伟大的革命家,一是的历史学家,一是当代的大科学家,所见相同,都承认佛教是文化,而今还有不少人的认识水平和当年李银桥的一样。
我写这本书的动机只是为了和外国朋友谈话时,翻译人员因缺乏佛教知识而感到困难,想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但这许多年来,得到国内不少人的关怀、鼓励,也得到一些外国朋友的注意。事实说明,这一本小书对于增进人们对佛教的了解,增进朋友对中国佛教的了解,不无少许贡献。
我感谢译者为此书所付出的宝贵的心力。我虔诚期待朋友对于此书内容给予指教。
【 第一章 】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问: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问:“法”是什么意思?
答:“法”字的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问:佛是神吗?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6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Siddhārtha,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