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才是得到:索达吉堪布给你点滴加持

价格 6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从佛法中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你的方法,可你从来不去做的话,到头来也于事无补。就像医生给你治病,你若拿着药方却不吃药,这药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
   《苦才是人生》出版后,无数的读者在生活、工作中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同时也希望品尝到到更多佛法的甘露,因缘具足,上师索达吉堪布又为大家奉上这本《做才是得到》。
   书里面的很多殊胜窍诀,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可以使用,能帮助您迈过人生不同阶段的难关,解决您在生活、工作等方方方面面遇到的大小问题。不信,请试一试。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依靠佛法无形的加持,身体和心灵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仿佛哑巴吃蜜,欢喜无法言说。
   你我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当中,正好有面对这些问题的秘诀。如果你用了其他方法都无济于事,那么,试一试佛法,又有什么损失呢?

目录

第一章人间处处是乐土
  有就享受,没有就坦然接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跟前世福报有关。倘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只能折损现有的福报,与所求南辕北辙。
1.人间正道是无常/ 16
 2.有些病,请交给佛来医/ 19
 3.死是大苦,佛来解脱/ 23
 4.改变一种观念,就有可能新生/ 26
 5.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 28
 6.人老了,该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归宿了/ 31
 7.无常绝不会按常理出牌/ 33
 8.“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36
 9.有信仰,人才能活得有质量/ 39
 10.催眠对前世存在的佐证/ 41
 11.走出我们生命中的误区/ 43
 
 第二章因为无常,所以感恩
  修无常是的大法看看我们的周围,每分每秒都有许多人死去,有些是病死,有些是横死,有些是自杀??死亡的呼啸声一直在
我们耳边回响,只不过我们一直充耳不闻,或者用双手紧紧捂住耳朵。但这样做,死亡就会离我们远去吗?
 1. 过一天,离死亡就更近一天/ 50
 2. 活着,且勇敢迎接无常/ 52
 3. 懂得无常,就会笑看感情花开花落/ 54
 4. 泰姬陵所流露的无常/ 56
 5. 有权有势又怎么样/ 58
 6. 亲人、怨敌都可能变/ 60
 7. 因为无常,所以珍惜/ 62
 8. 明白无常对人有什么好处/ 64
 
 第三章 笑谈人间几多苦
 世人都想趋吉避凶、离苦得乐,为此有人寻找灵丹妙药,有人追求钱财,有人渴望爱情,有人向往高位??但是,不管有没有实现这些目标,人们仍然活得很苦。那么,在自己身心上时时刻刻发生的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 人生就是这么苦/ 68
 2. 没有一个人逃得了苦/ 70
 3. 祸不单行很正常/ 72
 4. 任何一种快乐也离不开苦/ 74
 5.怕老是没用的/ 76
 6. “贪”与“贫”很接近/ 78
 
 第四章越舍越得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一个贪财的世间人,即使拥有一时的风光,下场也
不会尽如人意;一个贪财的修行人,整天心心念念想着怎么弄到钱,修行也必定一无所成。
  1. 越“舍”越“得”/ 83
  2. 获取财富,不要盲目跟风/ 85
  3. 天高不算高,心贪第一高/ 87
  4. 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89
  5. 挑剔别人前,请先挑剔自己/ 92
  6. 这样想,就能远离痛苦/ 94
  7.苦与乐的真谛/ 96
  
  第五章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
   1. 爱护物命,从点滴做起/ 101
   2. 随喜恶人,恶报更大/ 104
   3. 做任何事都要先发善心/ 108
   4. 一念之差,福报顿消/ 110
   5. 想除苦,要修“自他相换”/ 112
   6. 永远牢记自轻他重/ 114
   7. 修心大课堂:把亲人当菩萨/ 115
   
   第六章这样做事就有福报 佛的加持不可思议。
   不少人在学佛的过程中,身上可能都发生过一些奇
妙的事情,依靠佛像、寺院、上师的加持,有些感应无法言说、微妙。
   1. 睡觉时要吉祥卧/ 121
   2. 布施不是非钱不可/ 124
   3. 供佛就有大福报/ 125
   4. 把一天的生活当一生来观修/ 127
   5. 不要随便发恶愿/ 129
   6. 善念对健康有利/ 131
   7. 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 133
   8. 藏地老人为什么用转经轮/ 135
   9. 转经轮在古代汉地也有/ 137
   10. 右绕佛塔,功德无量/ 140
   11. 转绕佛塔时要这样想/

摘要与插图

作者序
愿大家以此得到点滴的利益
今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写了一本《苦才是人生》,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和支持,说看后多了一分坦然面对痛苦的力量,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挺有帮助,这让我欣慰!
不过,也有人问我:“这些道理虽好,我也都懂,但平常遇事还是用不上,该怎么办呢?”其实,这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差距。
在唐朝,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竟然会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个道理,三岁小孩也知道。”
禅师答言:“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的确,道理再高妙,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却从来没有在现实中用过一次。那么,道理就是道理,你就是你,你与道理之间的距离可以跑一匹马。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从佛法中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你的方法,可你从来不去做的话,到头来也于事无补。就像医生给你治病,你若拿着药方却不吃药,这药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
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始终很表面,要想知道它对自己究竟有没有用,只有亲自做一做才会明白。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才是得到》。里面的很多殊胜窍诀,只有当你真正去做了、尝试了,依靠佛法无形的加持,你的身体上、心灵上,才会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千里。同样,调心也要一点一点来,不可能修了几天就想超凡入圣。只要你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这就值得欢喜了。如此日积月累,滴水才可以穿石。
当然,书中的有些内容,也许超出了有些人的认知范畴,一下子似乎很难接受。但不要因为跟自己的教育相反,就一概排斥、否认,“我觉得这在忽悠人”、“我觉得这不可能”??
要知道,我们的分别念并不可靠,佛陀也曾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尤其对于比较陌生的领域,是以理性智慧来抉择、观察,而不能单凭“我觉得”来下定论。毕竟,我们已被自己的分别念欺骗很多次了。
如今在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并认同佛教的理念,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治疗、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以前对佛教抱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以全新的视角,对深奥的佛教理论重新探讨。所以,佛教到底是迷信,还是智信?相信时间会慢慢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其实,你信不信佛教,这个并不强求。然而,人生在世,你我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对这一切的殊胜窍诀。假如你用了别的方法都于事无补,那么,试一试佛教又有何妨呢?
索达吉
于中秋月夜有感而发
2012年9月30日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