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菩提

价格 29.8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佛学概论,讲述印度、中国和各地的佛学历史及主要的佛学理论;第二部分为中国佛学,讲述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派及其重建。另外,本书还收录太虚大师的《我之宗教观》《我的宗教体验》《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三篇文章,以助读者了解大师的宗教思想本书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学》的合集。《佛学概论》从“学史”和“学理”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中国佛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其中不乏有趣的佛典故事。。

目录

佛学概论<br>
绪  言<br>
上编 学史<br>
第一章 释尊略传<br>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br>
第三章 中国佛学略史<br>
第四章 各地之佛学略史<br>
下编 学理<br>
第一章 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br>
第二章 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学)<br>
第三章 一实相印(大乘不共学)<br>
第四章 概括<br>
第五章 结论<br>
中国佛学<br>
第一章 佛学大纲<br>
第二章 中国佛学特质在禅<br>
第三章 禅观行演为台贤教<br>
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净土行<br>
第五章 中国佛学之重建<br>
附录<br>
我之宗教观<br>
我的宗教体验<br>
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br>

摘要与插图

所谓“佛教”者,平常都以寺庵中之僧尼为代表,以为不过一种礼拜式之宗教,何学之可言!此曰佛学,未免有所未喻,故先将“学”字解释之。“学”字常义有二:一是动词,如学习、学作,凡有所摹效练习,均可名“学”,如小儿学语、学行等。二是名词,如学理、学说,凡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前后相应,有精深详密之条理者,如科学、哲学等,方可名“学”。
今称佛学,亦指有精密条理之学理而言。向来佛徒有所谓学佛与佛学之二语。学佛者,谓实践修行 ;而佛学则讲求明确精密之学理。其实学佛与佛学非二,凡学佛必先了解佛学之真理,然后始能贯彻实行。故欲实行学佛,必先究明佛之学理。佛之学理,尤贵实证。如依佛典固可得其理解,然所求之理解,乃是佛智所实证之境,若仅作为一种研究,则实际上仍未能证得。故讲学应期于实证,期实证则须学佛之所行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