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
彻悟万物本然的面貌。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保持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
目录
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 / 休斯顿·史密斯
出版缘起一个自由的人 / 理查德·贝克
前言
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
1 坐禅的姿势
2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
3 获得的自由
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
5 拔除心中的野草
6 一错再错也是禅
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 叩头,叩头,再叩头
9 开悟没啥?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我们很强调的一点是,要深信自己的原初本性。”1千里长轨人生路
2 日复一日打坐
3 远离兴奋
4 要努力,不要骄傲
5 不留一丝痕迹
6 布施就是无所执著
7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
8 限制自己的活动
9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
10 静坐于烦恼之中
11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
12 说你想说的话
13 一切作为都是修行
14 对死亡的新体会
第三部 用心理解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应该只是知性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存在于确实的修行本身。
1 坐禅不是为了开悟
2 接受无常
3 那一下电闪
4 顺应自然
5 专注于“无”
6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
7 相信“无中生有”
8 万物本一体
9 安静地坐禅
10 佛法是一种体验
11 真正的佛教徒
12 心也需要休息
13 人人都可以是佛
后记 禅心
摘要与插图
看就好了,别去掌控现今,日本的传统绘画都变得流于形式化,而且缺乏生命力,这也正是现代艺术为何会发展起来的原因。古代画家喜欢在画面上点上一些杂乱无章却深具艺术韵味的点,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即便你想要把那些点安排得毫无秩序可言,但到头来你会发现,它们还是有些秩序可言。你以为你驾驭得了它,实际上却不能——要把一些点安排得毫无秩序可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尽管你想尽办法要把某些人置于你的管制之下,但那是不可能的。管理别人的方法是鼓励他们使坏,然后,广义地来说,他们就会受到你的管制。给你的牛或羊一片宽敞的绿草地是管好它们的方法,对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先,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你从旁看守他们,这是“上策”。要是对他们置之不理,那是不对的,是“下下策”。“次下策”就是试图去驾驭他们。“上上策”是看着他们,但只是看着,不存有任何想控制他们的心。
……
P36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