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讲佛教:季羡林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珍藏版

价格 35.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98岁高龄辞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生前接触到印度佛教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季羡林讲佛教:季羡林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珍藏版》藏汇集了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诸多思论,内容涉及佛教的起源、佛教的教义、佛教创始人的生平及佛教兴起、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历史发展等。先生的研究,始于语言工作者对语言现象的解读.终于对佛教的评价,以及对佛教在中国历和文化史、哲学所起作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即研究佛教的意义在于可以清楚地了解印度文化,从而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家底。

目录

第一讲 我和佛教研究
第二讲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第三讲 论释迦牟尼
第四讲 商人与佛教
第五讲 浮屠与佛
第六讲 再谈“浮屠”与“佛”
第七讲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第八讲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第九讲 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第十讲 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第十一讲 法显
第十二讲 中国佛教的《六祖坛经》
第十三讲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第十四讲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第十五讲 佛教的倒流

摘要与插图

????我接触到佛教研究,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935年,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滥觞。从那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br />????“你研究佛教是不是想当和尚呀?”有人曾半开玩笑地问过我。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还有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自欺欺人。佛教当然也是如此??br />????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佛教呢?要想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解决对佛教评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评价是众所周知的,从本质上来看,也是正确的??参阅赵复三,《中国社会科学??986年第三期,《究竟怎样认识宗教的本质??佛教这个宗教当然也包括在里面。但是我感觉到,我们过去对佛教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价多少有点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的史学家几乎是用谩骂的口吻来谈论佛教。这不是一个好的学风。谩骂不等于战斗,也不等于革命性强,这个真理早为大家所承认,可惜并不为这位史学家所接受。平心而论,佛教既然是一个宗教,宗教的消极方面必然会有。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如果我们说佛教简直浑身是宝,无缺,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br />????但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仅仅是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平心静气仔细分析。从整个世界自古至今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得多么辉煌灿烂,如果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打一个未必很恰当的比方,一种植物,必须随时嫁接,方能永葆青春,放任不管,时间一久,就会退化。中华民族创造了极其的文化,至今仍然没有失去活力,历时之久,为世界各民族所仅见。原因当然是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随时吸收外来的新成分,随时“拿来”,决不僵化??br />????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传人中国以后,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这是的事实,用不着再细加阐述??br />???? P2-3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