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经历丰富,40岁前“入世”较深,文笔犀利;40岁后修“出世”,也较一般人更为更为透彻,文笔也趋近柔和,但难掩原有的的辛辣,是谓禅意杂文,将人生感悟与佛家禅理结合,没有高深的佛经理论叙述,内容多为作者多年学禅所得。作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达到欢喜平和,内容涉及生活故事感悟、禅门智慧、高僧小传、圣地游记等。在生活中,对贪嗔痴的戒除即为淡,处变不惊、宠辱不变即为定。所以生活禅学,无非就是淡定二字。
目录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
家乡的小河
从北大出家
步步起清风
照
心量
放手
天堂与地狱
谦虚
我是谁
平常心
舍与得
浮生若茶
舌头
这就是生活
消气的故事
散落的羽毛
当道德遇上诱惑
镜子与窗户的区别
四个老婆
定:无忧亦无怖
请带好门
梦老
四大法师
异行录
寒山子和拾得
什么
杯子落地
水连天碧
智者大师
念佛
无灯凭月照
好事不如无
实的故事
一梦漫言
天下本无事
禅:一花一世界
和尚的级别
王二麻子——禅宗的秘密
善哉
安金磊
六和敬
谈何容易
一村菊香
你是莲子
反写的我
觉真法师
咬佛一口
太极
悟真非妄传
翻着袜法
一喝有多重
敲出来的庙
富人的定义
释永信怎么了
师傅,还是师父
法: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二十五种方便
啐啄之机
不为伤虫
星辰变
法财侣地
青海湖水的味道
亲自撒尿
十三种方便
欢喜的心态
《炉香赞》的念法
摩登伽女的皈依
风雪中的行脚僧
给阿弥陀佛打电话
现世美——进入佛学的第一道障碍
丛林生活二十条
归宿
大象不游于兔径
游:有佛处匆匆过
少林寺游记
佛陀的故乡——印度游记(1)
初转地——印度游记(2)
要皈依的黑狗——印度游记(3)
报应与回报——印度游记(4)
照破山河万朵——印度游记(5)
那摩喝喇达拿多喇耶夜——印度游记(6)
塞翁失马——印度游记(7)
月满万里辉——印度游记(8)
钱跟我回家——印度游记(9)
一张人民币——印度游记(10)
游泳池里的青蛙——斯里兰卡游记(1)
心诚不怕脚烫——斯里兰卡游记(2)
朝拜佛牙寺——斯里兰卡游记(3)
木鱼虫——斯里兰卡游记(4)
要裤子不要眼镜——斯里兰卡游记(5)
原来都是水啊——斯里兰卡游记(6)
埃托奥他爹——斯里兰卡游记(7)
摘要与插图
家乡的小河好友老曾约我,去北京西城的广济寺见一位师父。从大门一直走进去,穿过一道小月亮门,进得面的一个小院落,见到的那位僧人,大约六旬开外,神清气爽。朋友介绍说,他就是时任佛协副会长的净慧法师。我在那时工作多多,麻烦更多,身心疲惫之下,问法师说,如果一块石头从山顶上滚下来,想半路停下,应该怎么办?法师淡淡地说,还是让石头滚下去再说。
渐渐地,院落里有了些人的时候,净慧法师站在台阶上,先是道了辛苦,说大家来此一趟不容易,为了结缘,简单地说几句,题目就叫“污染”。
老人家说,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三四十年前,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条或几条小河,水清澈见底,还有少许鱼虾,孩童们在水里玩来耍去,平添几许生活气息。而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这些小河大多消失不见,农村打井也越来越深,几十米、几百米,更多的地方已经打不到水。这种情况,叫做环境污染。
中国古时候基本上是鸡犬之声相闻,乡邻不分彼此,东家借米,西家还面,是上个门闩,而盗抢之事并不常见。现如今家家闭户、窗窗安栏,邻居十几载,互不知姓名,各家的防盗系统,比过去的皇宫还要严实,这叫什么?这叫社会污染,整个社会都互不信任、互不往来了。
再有现在的电视节目,不分时间和场合,什么都敢播。几岁的孩童满嘴的大人话,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说,这种社会公共媒介对幼小心灵的负面诱导,是可怕的。不仅与中国古代的耕读文化无法比,就是同西方社会也有很大差距。这种污染叫心灵污染,是重的污染。
听闻佛法,就是使我们受污染的心灵重新清净起来,每个人的心灵清净了,社会就会清净;社会清净了,环境也就随之清净。
法师的话像一块块石头扔进了我心灵之潭,这么朴实的语言,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师父的嘴里说出来,竟使得我感到有触及灵魂般的震撼。我十几岁离家求学,到如今念的那些事儿,就是在奶奶家门前的小河里玩耍,跟着偶尔经过的汽车傻跑,天色傍黑时,同小伙伴一起玩几种捉迷藏的游戏。长大了,那些乐趣再也没有了,家乡的小河也堆满了垃圾,家乡的人们也开始陌生。
也许是师父提到了那句——“家乡的小河”,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亲近佛学。
富人的定义
佛,是“佛陀”(Buddha)之省略,意谓觉者,就是了悟人生真理的人。很多时候专指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能仁”之意,“牟尼”是字,“寂默”之意。就是说,佛祖终日忙着救度众生,但内心静如止水,默然不动。释迦佛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意指“一切功德成就”。
中国人实在是有创造力的,这个翻译过来的“佛”字,发明的实在是了不得,既有非人出世之意,又有牵强附会的人说:那是一个人字旁,加上一个美元符号,因此他们“成佛就是成为有钱人”。佛祖放弃人间所有荣华富贵,弘法利生49年,如此视金钱若无物的三界导师,竟也跟金钱挂上了号,实在是太“唯物”了。说起金钱,我忽然想起鲁褒的《钱神论》,写得甚为有趣:
钱之为体,乾坤之象。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
排金门,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是故纷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
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涂之士;
爱我家门,皆非已已;
执我之手,抱我始终。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