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禅理道机如同盛开于午夜的丁香花,放一片花瓣在手心,嗅其香沁人心脾,久久萦绕心、口、鼻之中连绵不绝;且在第二天清早起床时,回味起更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生活中处处是禅,时时有道。行住坐卧皆道场,鸟啼花落尽禅机,对此不能刻意追求,而应顺其自然。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生命力的律动,你便感悟到了禅的奥妙,领悟到了道的机趣。
古人说:“若人识得般若性,春花秋月大地春。”又说:“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宇宙世间森罗万象都是从我们自性的般若里面所显现的。般若有什么用?有般若就可以明白人生的价值。般若的价值非语言文字可以道尽,诗云:”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上午谈谈“道”下午听听“禅”》一书,将会帮助我们避免这种遗憾,学会更洒脱、更从容地面对生活,涤除心中世俗的杂念,用内心的镇静去沉着地面对人生,在浮躁烦嚣的生活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
目录
一、保持平常心,追求随缘任运的生活
以一种平常恬静的心态去品味生活
真正的美丽,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参透事物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
平淡的生活才是的生活
清净自在的心才是贵的
回归到自己,以平常自然的心去生活
从容地享受人生
淡泊的境界不是遥不可及的
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享受这一刻
随缘自适是人生的大智慧
旅行的目的不是要去寻找一个家
让心超越于是非之外才能逍遥
放下人生的包袱
宽待生活,简单地生活
二、超越得失,放不下必要的牵挂
要追求“得亦淡然,失亦坦然”的境界
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
放下贪欲、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
必要时要降低自己的标准
摆脱贪图物欲的享乐,追求自然的快乐
在太多的诱惑和机会面前不要迷失自己
学会淡忘不愉快的一切
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得失
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改变不可接受的事
学会限制自己,抵御环境的诱惑
适可而止,少欲知足是真智慧
不可受别人非难或赞美的左右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做一个善良本分品德高尚的人
名声与尊贵来自于品德和才学
以修身为本,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善心是人生在世能缺少的东西
修炼深厚的内功,学会处惊不乱
慈爱、俭朴和懂得谦让
千万不可有钻道德和法律空子的企图
不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
只有不弃小善,才能集成大善
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
要时时注意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人心向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修行不能离开生活,不能忽视为人处世的问题
将一己的私爱升华为对大众的爱
做人一定要积极,肯为他人着想
以真诚的心去利益他人也会使自己受益
奉献不一定讲究物质上的给予
爱是相互的,是需要传播的
不求感恩,能做到的好事就尽量去做
以大公无私的平等态度去对待人和事
在任何处境之中都要把心放宽
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
为人要谦虚,切不可狂妄自大
为人处世的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五、豁达宽容,忍常人所不能忍
要以博大的心胸去宽容一切
肯于向少数“劣根”人倾注爱心
以德报怨才是真正的宽容
严格要求自己,宽松地对待他人
忍辱是培养我们的人格力的途径
灭却心头火,方能化逆境为坦途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狭窄的小路上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
自愿做“坏人”更容易与人相处
要尽量以慈爱去代替愤怒
在生活中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六、让生命融入更多的智慧力量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增长智慧的过程
真正的智慧只能靠自己的心灵去领悟
只有透过文字的喧嚣才能理解真正的道
生命的意义寓于奋斗的过程之中
无须无端地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结果
命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是可以改变的
人从小就要进行生涯规划
要有一颗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勘破小我,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
认识自己,就能够获得应有的幸福
有了自信,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每天想什么、做什么重要
七、顺着本性去生活和作为
我们将来可能的成功取决于现在的积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