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修五停心观,是为了平息、净化心的骚乱和混浊的状态,使心念集中,以达正定。由五停心得定境,进而观四念处开发智慧。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所有这些方法皆针对一般人深重难除的习气、障碍而设。
《五亭心·四念处》通俗易懂,利于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人的身心健康也颇有裨益。
目录
五停心观修行法
前言
数息观
不净观
慈悲观
因缘观
界分别观
念佛观
四念处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观身法
观受法
观心法
观法法
实践指南怎样修持解脱道
什么叫做解脱
佛教的解脱思想
佛教的解脱工作
佛教的解脱方法
谁该修持解脱道
附录
其他参考篇章
关键字检索
摘要与插图
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所谓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沉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哪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哪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