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安士全书》为清朝周安士先生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圣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在佛教界被认为准佛经。被誉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法师称之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将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
本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圈儒释道三教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
原书全部为古文,已不便今人阅读。经曾琦云先生今译并注释,本书得以出版,得到了当代佛教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曾亲为本书作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已故所长吴立民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已故副会长周绍良先生为本书题词。
目录
《安全全书白话解:上》
出版前言
序
体例说明
第一部《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白话解
前言
第一卷
我一十七世为士大夫
从来没有虐待人民危害下属
解除别人的苦难
解除别人的危急
怜悯和同情那些孤苦伶仃的人
容忍别人的过错
广积阴德,感通苍穹
人能像我这样存心
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你
于是对人教诫说
从前于公管狱大兴驷马之门
窦氏救人,子孙显贵
拯救蚂蚁得到状元的福报
埋葬毒蛇享受宰相的殊荣
想要广种福田,先必须具备善良的心地
时时行方便,常常积阴德
利物利人
修福修善
正直无私,替天行道
心地慈祥,爱国救民
忠主
孝亲
敬爱兄弟
诚信待友
或奉真朝斗
或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
广泛的弘扬三教的道理
救济危急,如救落在岸上的鱼,如救关在箩里的鸟
关心孤儿,怜悯寡妇
敬爱老人,怜悯贫困
布施衣食,救济道路之饥寒
布施棺材,避免尸骸之暴露
家里富足,就要帮助亲朋戚友
年岁饥荒,想法救济亲邻朋友
公平使用斗称,不可轻出重入
宽恕对待奴婢,岂能求全责备
第二卷
印刷流通经典善书
创建修理寺院佛塔
施舍药材拯救疾苦
……
《安全全书白话解:下》
摘要与插图
《安全全书白话解:上》第一卷 我一十七世为士大夫
《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所说,都是文昌帝君现身说法。因此以“我”字开头,说“我”在一十七世中所做过的事。特意把我们身体中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无损坏的东西,指示出来。人们只因为生不知从哪里来,死不知到哪里去,就说人死了,一切都没有了。于是他的行为就放肆,没有一点顾忌。文昌神害怕这种思想既误了自己,又误了别人,谬种流传,遗害万世,所以把自己一十七世轮回转世的事说出来,忠告天下的人。文昌神既然有一十七世,我们也一定有一十七世。因此,现在种了善因,就知道下世一定会有福报;种了不善的因,下世就一定不会有福报。(人只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如果知道有来世,自然就会去修来世福。)理解了这篇开头语,就等于已经忏悔了一半的过失。
人们读善书,常常心粗气浮,不能仔细思考,静静体会。例如“我”字、“身”字,常常就模糊混看过去了。如果知道“我”可为“身”,“身”不能为我,才知道“我”是主人,“身”是客人。主人无限时间都长存不变,没有生死。客人就改头换面,忽然去了,忽然来了。好像远行的人,或者乘舟坐轿,或者骑马开车,种种不同,人却无变化。舟车轿马是“身”,乘舟车轿马的人是“我”。又如人演戏,或者扮帝王,或者扮官吏,或者扮乞丐,种种改变,人无改变。帝王官吏乞丐是“身”,扮帝王官吏乞丐的人是“我”。从身体来说,能看和能听的是“身”,能够指挥看和听的是“我”。身体有生有死,故眼睛到老了就昏花模糊了,耳朵到老了就渐渐听不清楚了。“我”就没有生死,故眼睛虽昏花,但指挥眼睛的神识不会昏花;耳朵虽然听不清了,但指挥耳朵的神识却清楚。(如果认为肉眼肉耳就是“我”的一部分,这是认贼为子)因此大人得到大体,“身”能被“我”用;小人随从小体,“我”反而被身用啊!
……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