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与发展

价格 35.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赋诗言志”是中国传统的诗学活动,更是的外交话语方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外交场合通过吟诗作赋表达立场、传递信息即“诗赋外交”的传统。这一外交话语方式源于西周,盛于春秋,相承千载,贯穿古今,其间,“赋诗”方法、诗歌内容等都发生变化,但以诗代言、赋诗明志的外交话语方式却始终没有消失,相反,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发挥着的外交艺术魅力和公共外交作用。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西周、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
第一节 “诗赋外交”:源于西周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燕享礼的外交话语方式  
二、西周“燕享礼”的赋诗、用乐礼仪模式  
三、燕享礼中乐章之义的失落与词章之义的兴起:赋诗言志兴起  
四、西周时期的“诗赋外交”故事  
第二节 “诗赋外交”: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各国外交活动中  
二、从赋诗的目的看,“赋诗言志”是外交应对的基本功  
三、从赋诗的主体来看,赋诗言志是一种职业性外交手段  
第三节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一、用歌乐诗的方式:歌诗、诵诗、赋诗  
二、信息交流模式:共时双向互动  
三、诗的选取方式:“断章取义”  
四、诗的选取内容:《诗经》为主  
五、赋诗的原则:“歌诗必类”  
第四节 春秋“诗赋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一、以古比今,以示友好  
二、借古讽今,暗示立场  
三、含蓄、委婉进谏、劝告和表达意愿  
四、“诗可以观”,即观赋者之志,也可“别贤不肖而观盛衰”  
五、化干戈为玉帛  
六、春秋“赋诗言志”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第一节 唐代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唐代中朝两国关系  
二、朝鲜半岛汉字、汉文化的传入与发展  
三、唐与新罗间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二节 宋元时期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宋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  
二、辽、金与高丽的“诗赋外交”活动  
三、元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  
第三节 明朝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  
一、明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  
二、明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四节 清代中朝两国的“诗赋外交”  
一、清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  
二、清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五节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朝两国“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一、“诗赋外交”的基础  
二、对“诗赋外交”重要性的认识  
三、“诗赋外交”的主体  
四、交流的工具与方式、诗的创作方式  
五、诗歌的主题  
六、“诗赋外交”的作用  
第三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第一节 中日“诗赋外交”溯源:的涉日诗歌  
一、宝志的《邪马台诗》  
二、江淹的涉日诗歌  
第二节 唐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唐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外交关系  
二、唐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  
三、唐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宋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  
二、元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  
三、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四节 明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明代的中日关系  
二、明朝皇帝的对日“诗赋外交”活动  
三、明朝文人名士的赋诗赠答  
四、日本方面的赋诗赠答  
五、明朝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五节 清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清代的中日关系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