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文化研究

价格 3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5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专题形式研究中国巫史——萨满文化问题。分三篇二十四题。理论篇探讨了中国巫史——萨满文化的发生学与文化功能学诸问题。在旧、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巫史文化,巫觋为智者、圣者,为知天知地的专家,他们独占沟通天地的神权,王权来于神权,确定了文明产生的中国模式。巫觋即萨满,《唐书?回纥传》记回纥族“呼巫为甘”,甘读音qam.为突厥语cham,珊蛮;殷商武丁大巫甘盘,名为盘的大萨满。则巫觋实即萨满,为通天阶级;巫觋——萨满用以通天的工具有头骨、面具、玉器、彩陶、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巫史——萨满的宇宙观是把世界分层次的,其中有大宇宙观观念和地下王国观念。人物篇有五题,伊尹、姜尚、阔阔出为巫者,为王师,为国相;伊尹助成汤灭夏建商;
姜尚辅周文武灭殷;阔阔出帮助成吉思汗建立汗国,并授以具有神格的汗号。西王母、周公为巫者兼。人物篇揭示了“君及官吏皆出自巫”的中华文化特征。民族篇九题,从秦楚说起,历叙阿尔泰——通古斯诸族的巫史——萨满文化,构成中国北方民族巫史——萨满文化史论。一题是探讨、是讨论:华夏——汉族历史文化中有没有巫史——萨满文化?文章从祭祀文化视角入手,揭诸夏商周秦汉隋唐宋明诸华夏——汉族王朝文化史中的巫史——萨满文化诸形态。其中大、中、小祀所显示的宇宙层次化等等,证明这些王朝亦统摄在巫史——萨满文化圈中,“中国古代文明是所谓萨满式的文明”,这个论述是正确的。因而接触到巨大的千万年的不断经历文化整合的中华文化传统的文化结构问题。

目录

序(杨富学)
自序
理论篇
1、 巫史文化生成的原生态诸问题的考察——兼及萨满文化起源问题
2、 巫史文化三论
3、 灵性世界探秘——关于头骨、面具崇拜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4、 玉器——巫觋沟通天地的工具
5、 彩陶——巫史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6、 彩陶、岩画上舞蹈纹图像的文化说解
7、 论饕餮纹饰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变——商周青铜器纹饰巫史文化的考察
8、 巫史——萨满文化的大宇宙观念探索
9、 巫史——萨满文化的地下王国观念探索
人物篇
10、西王母论
11、伊尹论
12、姜尚论
13、周公论
14、“通天巫阔阔出”
民族篇
15、秦楚之争中的巫史文化——从《楚辞?九歌》与《诅楚文》说起
16、匈奴族巫史——萨满文化论
17、高句丽萨满文化研究
18、鲜卑族巫史——萨满文化略说
19、突厥与回纥巫史——萨满文化研究
20、契丹族萨满文化论
21、女真族萨满文化论
22、蒙古族萨满文化论
23、满族萨满文化论
24、关于华夏——汉族历史文化中的巫史——萨满文化问题的讨论
25、从中国的石棚到欧洲的巨石阵——灵石崇拜文化探秘
结语

摘要与插图

如所周知,萨满教是在原始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世界性原始宗教,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流布地域广阔,遍及东北亚、北美、北欧。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萨满教影响也很大,有众多民族世代信仰、全民尊奉。萨满教延续时间很长,自旧石器时代晚期(通行的说法认为萨满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兴起,发展演变至今,历千百年而绵延不绝,成为人类文化与宗教一个奇特且值得注意的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这种原始宗教的研究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成果相对稀少,而深入系统的研究著作更少。碧波先生以耄耋之年,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让人感到可钦可佩。
……
萨满教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已基本成形,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存活到近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萨满教的产生,是人类自身存在与自然界关系极其密切的条件下产生的,是自然力量对人类形成压迫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萨满教经历了一个由兴而盛,由盛而衰的过程,但是,它总是和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用碧波先生的话说,它涉及的“多为宇宙问题、社会问题、国家政权问题与生与死的生命问题”,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由纯粹的原始宗教,经过潜移默化,逐步演变成为北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