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图说福文化》内容简介:福在眼前。自古以来,福就是中国人共同向往的人生目标之一,成为千古永恒的祈福迎祥主题。《图说福文化》作为《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的起始篇,从“福”字起源展开,对福文化加以发掘梳理。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精美细致的图片,讲述了中国人对福神的膜拜、对“福”字的理解和追求,阐释了福文化的特质和内涵,流露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气息。既探寻其渊源,叙其流变,又述其功能,结合民间传说典故、民情风俗,勾画出一幅相对完整的民间福文化图像。
目录
第一章 福义趣源
多源福字
福富备顺
福祸相依
与福同义
与福谐音
福字俗语
福字酒令
第二章 福言种种
论福格言
知福享福
种福心法
民间福谱
传世福歌
第三章 祈福典故
华封三祝
箕陈五福
天保九如
万福攸同
富贵寿考
恨福来迟
第四章 福神崇拜
福神木星
天官赐福
镇宅福神
福神阳城
福神真武
增福财神
第五章 祈福风俗
祈福春联
谢年祝福
纳福门笺
卜卦求福
左福右祸
摸福祈福
第六章 祈福轶闻
帝名福临
皇家赐字
福名状元
天下名福
陈抟书福
第七章 吉祥福图
百福纳祥
蝠纹祥图
蝠池蝠厅
各处皆福
后记
索引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mso-bidi-font-weight: normal;">第三章 "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祈福典故
"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华封三祝
“华封三祝”是中国民间流行的祝颂辞,语出《庄子外篇·天地篇》。相传帝尧有一天到华地去视察,华地封人前往祝贺说:“唯愿圣人多福、多寿、多男子。”帝尧听罢连忙辞道:“实在不敢,多福就是多出许多麻烦事,多寿又要多出许多耻辱,多男子更要为他们多担心。”华地封人说:“上天生了万民,必要给他们事情去做,每个男子都有事情做,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把福分赐给众人,让人人都有福,又有什么麻烦呢?天玉有道,便国泰民安;天下无道,便要竭力施德施仁,哪里会有什么耻辱呢?”帝尧与华地封人的这一对答,便为后世留下了“华封三祝”这一广为流传的民俗吉语,人们用这一吉语作为颂人和自祝的祝福贺辞。
人们熟悉了封人为帝尧祝福的典故,就会懂得传统寿联“安保九如富贵寿考,幸封三福吉祥子孙”中“幸封三福”说的是怎么回事了。
清代大画家任伯年作《华祝三多图》,“华封三祝”典故在任伯年的笔下展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图绘随帝尧出巡的侍女、武士和马夫,一行七人从透明的阳光里来到蓊郁的丛林,华封三老从架临飞泉的石梁上迎过来,在画面的中幅组成了复杂的人物群,一株大树隔为两组,人物相向围着,洋溢着欢悦的氛围。居于画中心的是帝尧,但目光所向,却集中在画右边的华封三老,古貌奇伟,不知其有几多寿。帝尧的随行个个器宇轩昂,更衬托了帝尧的帝王之姿。
明代缂丝《华封三祝图》、天津杨柳青宫间《华封三祝》也是以“华封三祝”这个典故入图。
“华封三祝”为吉语,古代画家有据此意成画,以示祝颂的。清代画兰竹大师郑燮曾借助这个典故作有《华封三祝图》,表达了多子多寿多富的祝福。画面简洁清新,只画了三竿修竹和两块巨石,竹竿细劲挺拔,竹叶错落纷呈,巨石用中锋勾勒,皴擦较少,屹立于竹子背后,大有横空出世之势。自题:“写来三祝仍三竹,画出华封是两峰,总是人情真爱戴,大家罗拜主人翁。”在这里“竹”与“祝”谐音,画三棵竹,寓意“三祝”。
中国传统吉祥图《华封三祝》就是以南天竹、牡丹、水仙绘于一图,表现的就是封人对帝尧作“多福、多寿、多男子”的祝颂。“竹”与“祝”同音双关,这幅吉祥寓意福寿双全,子孙万代。
而广泛流传的《三多图》往往由佛手、桃子、石榴三种植物果实组合而得名,此吉祥图采取谐音、象征手法,佛手的“佛”意味着神佛,又与“福”读音相近,谐音取义,故佛手寓多福。传说西王母种有蟠桃,三千年结果,吃了可以令人长生不老,故桃实寓多寿。石榴为多子果实,寓多子。这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多福多寿多子是人们想的幸福生活,此画反映出人们对生活希望有福、有寿,又子孙绕膝的美好理想。
佛手,亦称“佛手柑”,属于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初夏开花,冬季果实成熟,呈橙黄色。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佛手的“佛”意味着佛,又与“福”读音相近,谐音取意,寓为幸福之“福”意。又相传佛之手能握财宝,多财多宝则示为多福,故而,佛手为祈福纳吉的吉祥物。桃子的花、果、木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桃实寓意为“寿”,人们多以桃实代表长寿。石榴,为多子果实,寓意多子,俗称“榴开百子”,中国以石榴祝愿多子,由来已久。
中国古人常将多福、多寿、多子多孙看成人生幸事,在民间年画作品中,也经常将人们这几乎种愿望合在一起进行表现。杨柳青年画《福寿三多》,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