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席卷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一股宣告资本主义终结的言论浪潮,人们将经济萧条、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贫富分化、崇尚物质与消费的社会风气都归咎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了吗?本书中作者分析了资本主义面对的种种批评,考察了资本主义系统性的弊病,总结了公司制资本主义的不同信条。后资本主义时代将实行何种社会和经济制度?被作者赋予厚望的公司制资本主义能否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外部性问题?社会民主主义式的改良能否使古老的资本主义制度恢复活力,能否帮助我们缩小贫富差距、再现经济繁荣?本书将带你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透彻理解新一轮思潮!
目录
引言 / / 001
第一部分世界上关于资本主义的不同表述
第1章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 / /
第2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多样性 / /
第3章 可持续公司制资本主义 / /
第4章 金融体系衍生品 / /
第5章 企业家精神和社会企业 / /
第6章 欧洲资本主义的普遍价值观 / /
第二部分争议中的资本主义制度
第7章 资本主义创造需求 / /
第8章 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 / /
第9章 增长悖论 / /
第10章 化的利与弊 / /
第三部分公司制资本主义的转变
第11章 非物质化资本主义经济 / /
第12章 循环经济模型 / /
第13章 良性低增长运动 / /
第14章 新均衡消费 / /
第15章 生态变化管理 / /
第16章 认知资本主义的诞生 / /
第17章 互联网影响下的公司制资本主义 / /
第18章 合作经济的诞生 / /
第19章 论可持续负责任的资本主义 / /
第20章 资本主义与合理经济是否兼容? / /
结语 资本主义会有良好发展吗? / /
参考文献 / /
摘要与插图
引 言经济金融危机引发了一股宣告资本主义终结的出书浪潮。这些书籍和文章呼吁欧洲乃至摆脱资本主义,并笼统地将金融业萧条、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社会消费物质化都归咎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动摇了公众信心,众多观察家对于资本主义能否重振旗鼓持怀疑态度。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体系能否朝着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经济模式转变。对于公司而言,挑战不容乐观:如何兼顾盈利目标和生态责任?对于社会而言,资本主义是否是个人和集体福利的源泉,抑或恰恰相反,资本主义是剥夺个人与集体自由、平等和幸福的刽子手?
40年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属于独裁专政国家,而今天,政府改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主。世界上成百上千万的人摆脱了贫困:在1970年,世界上40%的人口每天靠不足一美元生存;然而在2005年,当世界整体人口经历了急剧增长后,这个比率降至20%。《贫困事实和数据》,2010年3月,参见:http://www.globalissues.org/article/26/poverty- facts-and-stats。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是每天1.25美元。
如果这一增长趋势能够持续,到2015年世界预计将比1990年减少二分之一。
当然著的增长发生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在那里数十亿的人口走出贫困。民主似乎与经济增长相生相伴。从这一点来看,近30年来决定意义的事件就是1979年在中国开启经济改革,超过10亿人口从改革中受益,并且不得不提的是,这场经济改革伴随着朝向民主的探索迈进。另一重要事件是1989年柏林墙倒塌,数百万同时支持资本主义和民主的人们获得解放:诚然,这是一个尚不完善的民主体制,但资本主义民主的优势开始显现。
抛开过去的贡献,资本主义如今面临严厉的诟病,主要体现在五个主题:(a)刺激金融投机,(b)人为创造需求以及鼓励过度消费和物质化,(c)无限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有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d)化和自由交换的负面效应,(e)不平等的加剧。严峻的质疑让经济社会体制丧失信用,亟待全体公民的道德支撑以便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与资本主义的反对者辩驳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常常对照一个相对含糊的 “社会资本主义”概念而不是统领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司制资本主义。例如,肯普夫(Kempf,2009年,第69页)定义资本主义为“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中,个人只被利益驱使,所有与他们相关联的活动都由市场机制决定”。这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曲解,它只强调资本主义以利益为目标却忽视了资本主义的企业家作用,并混淆了资本主义和经济主义两个概念。文学中不乏这种夸张且富有感情的描述,却忽略了公司制资本主义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创举。
除了像宜家(Ikea)、阿尔迪(Aldi)、诺基亚(Nokia)、戴尔电脑(Dell Computer)、亚马逊(Amazon)、健乐士(Geox)、谷歌、贝纳通(Benetton)、瑞安航空(Ryan Ain)、亚拉文(Aravind)等上百家众所周知并取得创新成就的跨国企业,还有众多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证明世界型公司制资本主义与不合理膨胀和金融体系滥用无关。这些企业家们——无论男女——以个人金融资本和专业本领为赌注,聚集和分配公众财富,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并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些企业家具有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敏锐的战略眼光。由创始人特奥和卡尔阿尔布雷希特经营的阿尔迪公司通过折扣的分销方式覆盖低收入人群;由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经营的宜家向中等收入青年家庭提供实用又实惠的成套家具;由创始人托尼瑞安经营的瑞安航空旨在让每个人能够以低价完成欧洲旅行;由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企业提供小额信贷的便利。
显然这些企业获得了盈利,企业家也收入颇丰,但他们的收入水平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