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政府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机构改革与政府规模、政府治理方式变革与政府机制建设、地方政府创新、政府公共关系与应急管理等方面对2013年度政府发展概况进行总体描述与简要分析,总结2013年政府改革的基本情况、重点问题和主要成就,并说明2014年政府改革的重点领域,展望2015年政府改革方向。
目录
总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处理好纵向府际关系
三、处理好政府三大行为间的关系
四、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部分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研究报告
一、政府职能的历史回顾与政府职能转变现状综述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及观点综述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一、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现状
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现状综述
三、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与展望
四、报告要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现状综述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第二部分政府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
政府职责体系与纵向府际关系研究报告
一、郑州会议:政府职责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二、政府间纵向关系的新变化
三、政府间职责体系研究现状综述
四、政府职责体系与纵向府际关系的展望与分析
五、报告要点
“省直管县”问题研究报告
一、“省直管县”改革与发展现状综述
二、2013年“省直管县”问题研究综述
三、“省直管县”改革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报告
一、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现状综述
二、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现状综述
三、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展望
四、报告要点
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分析报告
一、对口支援及其发展阶段
二、2013年对口支援工作发展现状综述
三、对口支援工作的成就与发展建议
四、报告要点
第三部分政府治理方式变革与政府机制建设
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综述
二、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变革历程
三、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未来改革的方向
四、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五、报告要点
政府购买服务发展情况报告
一、2013年政府购买服务发展现状综述
二、2013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问题研究综述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展望与分析
四、报告要点
地方政府大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研究报告
一、地方政府大项目管理组织的发展现状
二、地方政府大项目管理组织的相关研究发展
三、发展展望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四、报告要点
功能区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一、功能区发展现状综述
二、功能区研究现状综述
三、功能区展望与分析
四、报告要点
第四部分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规模控制
大部门制改革研究报告
一、大部门制改革推进过程综述
二、2013年以来大部门制改革研究综述
三、大部门制改革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报告
一、中国公务员规模的现状
二、对公务员规模“数量值”的分析和判断
三、中国公务员规模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中国公务员规
摘要与插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朱光磊转变政府职能,是推动、落实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各项主要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等多项改革的重要内容或基础。但是,转变政府职能毕竟是中国全面社会转型的产物,毕竟是要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实行计划经济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通过“自觉”的探索和努力来逐步实现的。也即,在西方典型国家,大规模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它们的政府职责体系的演进,是在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近乎于“自然而然”地完成的。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不是一件或一系列容易完成的工作,而是一场牵涉方方面面实际利益和传统习惯的深刻改革,是中国政府发展的核心内容,时间拖得太久了不应当,对整体改革不利,但希冀于短时间内完成也不现实。政府职能转变的提出,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30多年来,中国政治建设总体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在政府发展上面临着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历史任务,经历着政治行政分离导向、管理主义导向、透明性与责任性导向和多元主体导向的四重改革要求,在过短的时间内对职能转变的界定与操作层面依然存在诸多认知局限,政府、市场、社会、个人之间的权责边界目前总体仍处于交织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就在于明确各方权责,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各方的关系。这对于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其他重要方面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避免走弯路错路的基础上加快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到1995年前后,对政府部门与市场各自该干什么的问题,至少在如何处理政企关系的问题上,其框架性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大体清楚了。到现在仍没有解决好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在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次上具体推进、落实政府与市场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如何具体而不只是“原则性地”厘清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处于犬牙交错状态的各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政府的作用无处不在。这种模式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活跃性与政府管理体制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也正逐步暴露出来,主要包括行政审批和行政审批的环节“双过多”、透明度低,政府单边主义现象普遍且服务意识差,“重投资、轻消费”导致需求不足、政府主导导致市场完备程度不足等。现阶段,中国政府应采取“双轮驱动”的方式,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以加快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情况,保持与市场的良性互补关系,实现彼此的“进退有余”。
第一,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以退为进”。目前我国的经济活动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实现的,包括在经营性领域的投资、“全民”招商引资、以行政命令干预经营活动、政府主导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等。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这也被一些国家的实践所验证。但是,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强化,政府与市场职能产生交叉重叠时,必然由于二者作用机制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冲突,而此时,政府应当将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部分交还给市场,即实现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职能“退出”,从而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为市场的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