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
目录
前言
Ⅰ 论犯罪的基本观念
1.犯罪的规范性概念与事实性概念比较研究
2.犯罪研究整体意识之提倡:从事实、观念再到规范
——以有组织犯罪立法观念检讨为例
3.犯罪解释论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趋势
——社会反应与犯罪关系论要
4.犯罪解释论的新视野:罪前情景
Ⅱ 论刑事政策
5.刑事政策时代精神之解析
——以刑事政策观念演变为视角
6.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论依据、政治功能看其政策定位
7.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代精神之解读
8.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全面贯彻
9.重大自然灾害时期从重处罚犯罪的刑事政策思考
——以“5·12”四川地震为视角
Ⅲ 论未成年人犯罪
10.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
——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基础
11.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看现行刑罚制度的缺陷
12.从未成年人犯罪新特点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贯彻
Ⅳ 论有组织犯罪
13.美国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治进程及经验教训——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14.现阶段中国有组织犯罪的演变趋势及立法思考
15.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
16.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发展形态的再思考——兼论立法缺陷的反思
17.我国洗钱犯罪现状及反洗钱立法分析
V 论死刑
18.死刑为什么没有特殊威慑力
——基于实证素材的解读与分析
19.关于死刑是非问题的沉思
20.贪利性犯罪死刑正当性的犯罪学追问
21.死刑适用标准的功能性缺陷与司法克服
——关于“罪行极其严重”的刑事政策解读
22.我国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反思
23.试析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立法的演变
Ⅵ 论犯罪
24.论犯罪的概念
25.情境之提倡:以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
26.论犯罪被害:以心理互动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