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行为矫正方法对很多行为问题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于儿童和有智力障碍的个体,行为疗法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如今,行为矫正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心理治疗方法。本书内容丰富,对行为矫正的原则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它使用、详细、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人类行为,带领读者进入关于行为矫正的学习。书中的概念和理论都基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并使用案例进行解释,将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全书结构清晰、论述准确恰当,即使是没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读者阅读起来也不费力。
目录
第1章 绪论
人类行为的定义
行为的实例
行为矫正的定义
行为矫正的特点
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
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对行为和行为改变的测量
第2章 行为的观测和记录
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定义目标行为
记录的准备工作
选择记录方法
选择记录工具
反应
观察者信度
第3章 用图记录行为和测量变化
图的组成部分
使用行为数据制图
根据不同记录程序绘制数据图
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 基本原理
第4章 行为强化
行为强化的定义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逃避行为和回避行为
条件强化物和非条件强化物
影响行为强化效果的因素
行为强化程序
对行为的不同方面给以强化
同时发生的行为强化程序
第5章 行为消失
行为消失的定义
消失爆发
自发恢复
行为消失的各种程序
对行为消失的常见误解
影响行为消失的因素
第6章 惩罚
惩罚的定义
对惩罚的常见误解
正性惩罚与负性惩罚
非条件惩罚物和条件惩罚物
强化和惩罚的对比
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使用惩罚方法要考虑的问题
第7章 刺激控制:刺激辨别和刺激泛化
刺激控制的例子
刺激控制的定义
刺激控制的形成:刺激辨别训练
三段一致性
刺激控制研究
刺激泛化
泛化的例子
第8章 反应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条件反射举例
反应性条件反射的定义
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时间顺序
条件反射
条件情绪反应
条件反射的消失
反应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影响反应性条件反射的因素
反应性条件反射和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应性条件反射和行为矫正
第三部分 建立新行为的方法
第9章 塑造
塑造的运用实例:教一个儿童说话
塑造的定义
塑造的应用
对塑造的研究
怎样运用塑造
问题行为的塑造
第10章 刺激控制的促进和转移
一个促进和渐消的例子:教队员打球
什么是促进
什么是渐消
促进的类型
刺激控制的转移
怎样运用促进和刺激控制的转移
自闭症治疗中的促进和刺激控制转移
第11章 链接
行为链接举例
刺激-反应链的分析
任务分析
逆向链接
前进链接
任务呈现
行为链教学的其他措施
怎样运用链接技术
第12章 行为技能训练方法
行为技能训练方法举例
行为技能训练方法的步骤
行为技能训练后加强泛化
现场评估
摘要与插图
第17章 使用惩罚:罚时出局和反应代价罚时出局如何减少问题行为?
罚时出局的两种类型是什么?
什么是反应代价?如何使用它减少问题行为?
为什么罚时出局和反应代价程序必须合并使用强化程序?
在使用罚时出局或反应代价时,你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
在第6章中我们已经知道,惩罚是一个基本的行为学原理。惩罚发生时行为跟随的后果导致行为将来出现的可能性减少。跟随于行为之后的后果包括厌恶刺激事件的存在(正性惩罚)或积极刺激事件的消除(负性惩罚),通过这两种形式的惩罚,行为都会减弱。
有许多的惩罚程序应用于减少问题行为,但是惩罚程序一般只在已经考虑和实施过功能性干预(消失、差别强化和前提控制)之后。如果这些程序实施后问题行为减少,就没有必要使用惩罚。如果这些程序无效(或不有效),或者它们的使用受到限制,又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用,则可以考虑使用惩罚程序。
惩罚程序的使用是有争议的。有些人认为使用惩罚会侵犯个体的权利——无论是厌恶事件的出现还是积极事件的消除(LaVigna &
Donnelan,1986)。另外,正性惩罚包含厌恶刺激的存在,这常常是痛苦的或不愉快的。因此有些人认为惩罚程序给接受治疗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注意,尽管如此,厌恶刺激并非从痛苦的或不愉快的角度去界定。相反,行为矫正采用功能定义,即从其对行为产生的作用去定义:厌恶刺激可以指任何刺激,它的出现减少了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或它的消除增加了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Reynolds,1968)。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第6章和第18章),惩罚程序一般不作为对问题行为干预的第一选择。如果使用惩罚程序,用的是负性惩罚,即出现问题行为后消除积极事件。本章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负性惩罚程序:罚时出局和反应代价。
罚时出局
谢丽尔和其他孩子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用黏土做各种东西、画手指画或按照纸样剪出各种形状。过了一小会儿,谢丽尔扔掉了一个自己做的小人,还打碎了别的小朋友做的小人。老师看到后,平静地走到谢丽尔面前说,“谢丽尔,跟我来。”然后拉着她的手到房间的另一边,指着一把椅子对她说:“谢丽尔,因为你扔东西还摔东西,所以你不能玩。坐在这儿,直到我说你可以玩。”2分钟后,老师走到谢丽尔身边说:“你现在可以回去和大家一起玩了。”(图17-1)谢丽尔回到桌子边,没再惹麻烦,老师和她说话并表扬她。这个程序叫作罚时出局。问题行为发生后,谢丽尔被带走,离开了教室里的强化活动几分钟。当老师开始使用罚时出局后,谢丽尔的问题行为大大减少了。
图17-1 当谢丽尔出现问题行为时,她必须坐在一边自己待几分钟,看着其他人高兴地玩。这个程序是罚时出局的一种形式,叫作有条件观察。由于问题行为的发生,让谢丽尔从强化物旁边离开几分钟。
5岁的肯尼一年来常顶撞他的父母并拒绝做他们让他做的事。出现这些问题行为时,肯尼通常是在看电视或玩游戏。尽管父母和他争论并警告将会采取措施,但他仍不停止,不去完成布置给他的任务。父母同儿科医生谈过后决定实施矫正计划。第一步,当父母想让肯尼做什么事时,就走到他面前,直视他的眼睛,明白地告诉他让他做的事情。第二步,如果肯尼在短时间内(10~15分钟)没有按要求行动,家长会表情严厉地站在那儿,说:“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就得待在你的房间里。”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