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和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 1
第二节心理咨询与治疗 7
第三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常用技术9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15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 15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 21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31
第三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 39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39
第二节人际沟通概述 45
第三节做交流与沟通的智者 51
第四章 情绪管理 59
第一节情绪概述 59
第二节情绪管理的策略 67
第三节常见情绪困扰与调控 75
第五章 心理压力与挫折应对 86
第一节压力认知 86
第二节挫折认知 91
第三节心理挫折的应对 98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109
第一节学习概述 109
第二节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114
第三节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119
第七章 恋爱与性心理 131
第一节情感概述 131
第二节大学生情感心理问题 137
第三节性心理概述 149
第八章 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塑造 170
第一节审美与人生发展 170
第二节大学生的审美心理 177
第三节健康审美心理的塑造 180
第九章 生活生涯与职业生涯 189
第一节生涯规划概述 189
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动与迷思 195
第三节有效规划职业生涯 200
第十章 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康 208
第一节人格的概述 208
第二节人格理论 216
第三节健全人格的培养 222
第十一章 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的识别及防治 233
第一节心理障碍概述 233
第二节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治疗 235
第三节精神疾病概述 245
第十二章 大学生的应激与心理危机 256
第一节心理应激概述 256
第二节心理危机概述 260
第三节大学生的另一种危机状态——自杀 264
第十三章 珍爱生命 探寻人生 270
第一节认知生命 270
第二节珍爱生命 274
第三节探寻人生 281
参考文献 286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导论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昀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一段时光,这个阶段不仅是大学生的人生转折点,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稳固阶段,面对纷繁错杂的社会,心理上容易产生波动。一方面,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的“断乳期”,要独立地面对生活、学习的压力,独自处理个人事务,凡事不再有师长全程督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诸多社会转型期的特殊问题和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等形成的浮躁心态也逐渐渗透进了校园。这些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的隐患。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给当今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之外,也产生了更多的压力和困惑,这导致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起来,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不论是古代帝王对“长生不老术”的痴迷,还是现代医学技术、
心理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原动力都是人类对健康的期望。健康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着不同的含义。古代人平均寿命较短,长寿便是健康;到了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增加,“保持身心愉悦,提高生命质量”就成为健康的主要标准。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
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状态。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要求人们不能仅以躯体状态来评判一个人的健康,而应从以上四个方面
进行综合评判。
由此可见,健康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概念。生理健康是健
康的必要条件,当人的生理产生疾病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并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体不适。只有当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道德状况都处于和谐状态时,才算真正健康,这是对健康概念科学、完整的定义。
健康的外在表现:五快三良
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精神卫生,在 20世纪已经成为医学、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一个子范畴,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1946年,第三届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昀佳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的生活。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
荷兰心理学家麦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昀率和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也不仅是要有满足感或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看做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