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百年诞辰纪念版

价格 35.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6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我必须给新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而且必须做到这一点!”
  “我喜欢这个人,所以我一定要得到他的支持!”
  “我对别人很好,所以对方一定也要对我好,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就太不仗义了!”
  “这门考试重要,我必须考过。”
  “这所学校是我能力范围内*好的学校之一,我必须得到录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我真的患有重病,那就太恐怖了,我肯定无法忍受。我必须明确知道自己没得重病。”
  总有些不理性的想法让我们痛苦,每每思及此处,我们就会陷入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之中。反过来,你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家人、好友,甚至你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人。痛苦不是人类情感的正常现象吗?但我们如何理性地对待这一现象,如何减轻这些情绪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告诉我们,缓解情绪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做到三点。*,无条件地自我接纳;第二,无条件地接纳他人;第三,无条件地接纳生活。本书将传授你不再为各种事情烦扰,把注意力集中于生活中积极方面的妙法。一旦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再伤害你,那么你距离永远幸福快乐的至高境界就不远了。
  埃利斯生平
  1913年9月27日,阿尔伯特?埃利斯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3个孩子中的长子。
  4岁时,埃利斯全家移居纽约市。
  5岁时,埃利斯因肾炎住院,因此不能再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运动,从而开始热爱读书。
  12岁时,埃利斯父母离婚了。他的父亲长年在外经商,对自己少有关爱,母亲同样感情冷漠,喜欢说话,却从不倾听,父母关系向来很差。曲折的经历让他对人的心理活动充满兴趣,小学时就已经是个很能解决麻烦的人了。
  进入中学以后,埃利斯的目标是成为美国伟大的小说家。为了这个目标,他打算大学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30岁之前退休,然后开始没有经济压力地写作,因此他进入了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经济大萧条来了,击碎了他的梦想。他仍然坚持读完大学,获得了学位。
  大学毕业后,埃利斯开始做生意,生意不好不坏。这时埃利斯对文学还是痴心不改,他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写纯文学作品。
  28岁时,他已写了一大堆作品,可都没有发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不能靠写小说生活,于是开始专门写一些非文学类的杂文,并加入了当时的“性–家庭革命”。这时他发现很多朋友都把他当作这方面的专家,并向他寻求帮助。此时,埃利斯才发觉原来他像喜欢文学一样喜欢心理咨询。
  1942年,埃利斯开始攻读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接受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
  1943年6月,埃利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7年,埃利斯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如同当时大部分心理学家,这时候的埃利斯是个坚定的精神分析信徒,下决心要成为的精神分析师。
  20世纪40年代后期,埃利斯已经在当地的精神分析界小有名气,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教授,还先后在纽约市以及新泽西州的几所机构内身居要职。可就在此时,埃利斯开始对自己钟爱的精神分析事业产生了怀疑。
  1953年1月,埃利斯与精神分析分道扬镳,开始将自己称为理性临床医生,提倡一种更积极的新的心理疗法。
  1955年,他将自己的新方法命名为理性疗法(Rational Therapy,RT)。这种疗法要求临床医生帮助咨询者理解,自己的个人哲学(包括信仰)导致了自己的情感痛苦。例如“我必须”或“我必须被每个人所爱”。
  1961 年,该疗法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目录

对话大师
阿尔伯特·埃利斯简介
前言
第1章 为何本书与其他心理自助书籍不同
第2章 你真的可以面对任何事情而不让自己痛苦吗
第3章 科学思维能消除你的情绪困扰吗
第4章 怎样科学地思考你自己、他人和你的生活条件
第5章 为什么普通的观点不能帮助你克服情绪问题
第6章 REBT观点1:学会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情感
第7章 REBT观点2:你的情感你做主
第8章 REBT观点3:专横的“应该”、“必须”和“一定要”信念
第9章 REBT观点4:忘掉那些“极其恐怖的”过去
第10章 REBT观点5:积极地驳斥不合理信念
第11章 REBT观点6:不再因为庸人自扰而心烦意乱
第12章 REBT观点7: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情绪/情感问题
第13章 REBT观点8:用行为改变想法和感受
第14章 REBT观点9:练习与实践
第15章 REBT观点10:坚定地改变信念、情感和行为
第16章 REBT观点11:情绪改变任重道远——持之以恒更加重要
第17章 REBT观点12:若你退步,请加倍努力再努力
第18章 REBT观点13:你可以极尽所能不让自己再受伤
第19章 REBT观点14:你可以不再为任何事而惶惶不可终日或抑郁沉沦
附录 不合理性是人的天性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前言
21世纪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本书的第1版写于1987年,那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作为一个诞生42年的心理疗法正在蓬勃发展。不过当时大家都觉得本书的(英文)名字太长了,可能会影响销量。但是,本书和《理性生活指南》(A New Guide to Rational Living)是我所著图书中销量的两本。
过去的日子里,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自1987年起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第一,它的名称发生了改变,它由1993年的理性情绪疗法(RET)更名为现在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第二,现在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它更加强调想法、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比以往更加认知—情感—行为化了。
另外,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比以往更加注重哲学观。与大多数认知行为疗法不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强调三大基本哲学观。我近期出版的书都注重这三大基本哲学观,尤其是《克服不合理信念、情感和行为》(Overcoming Destructive Beliefs, Feelings, and Behaviors)《控制愤怒》、《控制焦虑》、《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t Works for Me, It Can Work for You)、《如何打造耐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哲学》(The Road to Tolerance: The Philosophy of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这三大基本哲学观是从让你认识到自身扭曲、不合理信念开始,再通过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的辩驳,实现建立有效新信念或者合理的应对观念的效果。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强调的三大基本哲学观如下。
用无条件的自我接纳(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 USA)替代有条件的自尊(conditional self-esteem, CSE)。用自己的主要生活目标以及是否能助你达成目标来评价、判断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如果能达成目标,你则认为它是“好的”或“有用的”;反之,你则认为它是“不够好的”或“没用的”。但是,谨记不要让这些影响了对自我的评价,无论你的表现好或不好,无论别人是否认同你和你的所作所为,你都需要接纳并尊重自我、自己的人生和作为人存在的价值。
无条件地接纳他人(unconditional other-acceptance, UOA)。用自己以及社会的标准评价他人的信念、情感和行为或“好”或“坏”,但是永远不要评价他人本身。接纳并尊重他人本身,不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的某些特质或他们的行为,只是因为他人与你一样,都有人的尊严。对所有人都抱有怜悯之心,甚至对所有生物都是如此。
无条件地接纳生活(unconditional live-acceptance, ULA)。用自己以及社会群体的标准评价生活和社会的“好”与“坏”。但是请不要评价生活或境况本身是“好”还是“坏”。正如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所说,尽你所能改变你不喜欢的生活,安然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并拥有区别两者的智慧。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并不认为这三大基本哲学观就能让你变得快乐,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你和社会群体都有很多自我局限性。你有让自己产生不必要的心烦意乱和让自己的正常需要变成不健康需求的能力(这是天性);你无法摆脱现实的磨难(例如洪水、飓风和疾病)。但是,如果你能够遵从这三大基本哲学观,那么你的想法—情感—行为方面的问题就可能会减少,当然随之减少的还有因这些问题而带来的困扰。
面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世界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办呢?先,要明确意识到人具有通过化的“应该”、“必须”和“一定要”引发不必要心烦意乱的天性。然后,尽可能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性。,真正地、符合逻辑地、有效地与这些不合理性进行辩论。辩论需要从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