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余友大竹徐君仁甫,既广《古书疑义》以补俞、刘、杨诸家所未及,又为《古书引语研究》,综群书之引语,互为比勘,大纲既举,条目亦张,凡古人引书之用意、类别、通变、失误诸端,莫不擘理肌分,本末毕尽,可谓善于辨章学术者也。其用力之精勤,判断之明决,读者类能知之。余读之再,作而叹曰:此千古之业,斯为不刊矣!
目录
序
自序
卷一 前人引語之作用
一 言用
二 事用
三 言、事並用
四 法用
五 戒用
六 美用
七 刺用
八 諫用
九 問用
十 答用
十一 問答並用
十二 詰用
十三 辯用
十四 案用
十五 斷用
十六 申用
十七 證用
十八 證案語
十九 證申說
二十 喻用
二十一 仿用
二十二 借用
二十三 墊用
二十四 推用
卷二 前人依照引
一 明引
二 藏引
三 暗引
四 摘引
五 正引
六 反引
七 連引
八 並引
九 歷引
十 遞引
十一 雙重引
十二 包括引
卷三 前人變易引
一 約引
二 意引
三 譯引
四 異引
……
卷四 前人引語通則
卷五 前人引語變例
卷六 古人引語起止例辨
卷七 前人引語之失誤
卷八 後人對引語之誤會
卷九 後人對引語之利用
校訂後記
摘要与插图
十一问答并用《孟子·公孙丑》下,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又,《尽心》下,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日)“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猿乎,狂者进取,猿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想,逢彼之怒。”以上三条,问答皆引书。
十二诘用
《论语。八佾》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子·离娄》上,今也欲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魏书·崔浩传》,河西王沮渠牧犍,内有贰意,世祖将讨焉,命公卿议之。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皆曰,其地卤斥,略无水草。浩曰:《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若无水草,何以畜牧?于是遂讨凉州而平之,多饶水草,如浩所言。
高贞公之子定,小字董二,时人多以小宇称。初年七岁,读《尚书》至《汤誓》,问父曰:奈何以臣伐君?父答曰:应天顺人。又问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岂是顺人?父不能答。(《唐语林》卷一)按:此引《书》亦是诘用。然不引《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而引《甘誓》,其父不能正,则俱失之。
十三辩用
《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舜南面而立,尧帅天下诸侯北面而朝之。……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赵注,孟子言舜摄行事耳,未为天子也。)孑L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按:孟子引子L子语,一面证明舜摄行事,一面辩舜南面而立,尧帅天下诸侯北面而朝之之说,得力。
《韩非,说林》上,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按此引书以自辩,人无难之。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孝经》曰:“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人。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