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小学教师培训用书: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真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精神,《中小学教师培训用书:教师专业发展》深入讨论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阶段、途径及评价等内容。
目录
专题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专业、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维度
专题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一、知识积累模式
二、技能熟练模式
三、实践反思模式
四、人格完善模式
专题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新任教师的新奇与困惑
二、成熟教师的稳定与发展
三、专家型教师的激情与超越
专题四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知:学习
二、思:反思
三、行:行动
四、观:观察
五、研:研究
六、合:合作
专题五 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一、教师学习审计
二、教师评价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教师如何才能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①教师对理论进行选择、修改和超越。再好的理论若不能被教师使用,不对实践进行指导,那理论就永远不具有威力。教师在实际教育情境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直接照搬来用。只想简单地照搬理论,那是懒汉的做法,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实效。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各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但运用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需要教师对理论的或学术的知识和观点进行选择,选择之后对其修改,使其适应实践情境的需要,提高教师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当然,教师现有的理论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他可以根据实际超越现有理论,创造适合实际教育情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这些专业知识主要有:第一,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要求教师具有组织良好和易于提取的知识体系;事实的或概念性的知识;发现这些知识和原理的知识;学科知识的结构等;第二,课堂管理的知识。教师要知晓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程序性知识。掌握这种知识,教师能和消除课堂不良行为,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而采取的教学行为;第三,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知识。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具备有关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形成包括计划、监控、评价和应变等能力。第四,诊断、评估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目标是否正在得以达成,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评估和评价,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目标、能力和现行的学业水平、强项与不足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③教师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时间和经验。教师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获得支持其所有工作的专业能力,他需要至少5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是不可能的。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并导致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量的教学时间来形成。只有长时间地探索和研究,教师才能获得灵活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④自动化的教学技能。自动化的教学技能是指教师无须明显的意志努力就能达到流畅、的教学效果。这种能力也称为教学常规,即课堂教学步骤的固定模式,其内容有课堂管理和作业检查,有效地计划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如教学反馈、先前知识回顾等。
(2)反思与实践是增强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教学,追求更合理和更好的教学,并确证观念和行为,形成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新的理解,需要教师对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学会教学,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融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使教师自身获得提高。通过反思,教师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或教学手段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更加成熟起来。通过反思,教师不仅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对教学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深思,促进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帮助教师从冲动、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改进自己的教学,成长为更的富有成就的专家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