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修涞贵,下过乡,当过警察,不惑之年进入陌生的医药行业开始创业。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和儒学理论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创立了“企业修正哲学”;他仅用13年的时间,就把负债425万元的袖珍小厂做到了年营业收入76亿元(2008年销售额)的医药集团企业,并且以个人资产68亿元的身价荣登2008年<胡润百富榜)和吉林省富,被尊为中国吉商。他的创业案例被哈佛大学收录。修涞贵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名中国企业哲学奠基人,更是一名超越企业家和财经人物范畴的成功人士。在他的奇迹背后,一定蕴涵着某些可以让人有所启迪的DNAc,《正道(我的人生感悟和创业心路)》既是修涞贵先生创业心路的真诚告白,也是他运用东方哲学素养(修正哲学)创造商界传奇的管理感悟。相信所有的创业者、管理者以及渴望成功的所有人,都能够从这些原汁原味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去分析、感悟修正集团成功的精髓,并为自身和企业的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目录
自序 万事德为先——”内圣外王”之道
第一章 溯源·梦想·厚德——德者脚下路自宽
一、父亲:做人要诚实,要有责任心
二、母亲:良心不好的人不能做药
三、从小就想当英雄
四、认准的事就会坚持下去
五、人生每一步都不白走
六、做人要有浩然正气
第二章 机遇·选择·奇迹——把握住人生的临界点
一、机遇偏爱有心人
二、40岁的冒险家
三、身先士卒,有诺必践
四、先舍后得,超常规起步
五、无悔坚持
六、赢在“人和”
第三章 蜕变·借鉴·超越——从外行到内行的快速转变
一、破茧而出的“康威”
二、与势俱进,展翅高飞
三、舍弃“太和圣肝”,以退为进
四、谦而思进
五、大浪淘沙
六、“渗”者为王
第四章 危机·智慧·信用——从“康威”到“修正”
一、意想不到的挫折
二、智慧在挫折中练就
三、一个广告惹的“祸”
四、历史惊人地相似
五、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六、坚决打击假药
第五章 质量·疗效·良心——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
一、良心是制药人必备的
二、好药来自好原料
三、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
四、“斯达舒”解密
五、修德正心,开创无限
六、初衷不变,承诺不变
第六章 创新·跨越·——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创新是修正的发展动力
二、倾其所有也要搞创新
三、深层次挖掘
四、敢为天下先
第七章 人才·发展·吸纳——打造能战斗的铁军
一、人才是第一战略
二、留人靠诚信的环境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善度人者无弃人
五、让人才身累心不累
六、修正企业家
七、修正终端经理节
第八章 激情·诚信·不败——市场营销赢在诚信力
一、市场需要激情
二、亲任营销公司总经理
三、上下同欲者胜
四、诚信天之道
五、做皆大欢喜之事
六、不求胜,只求不败
第九章 品牌·文化·哲学——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圣方
一、品牌是修正的眼睛 / 195
二、没有文化的企业做不大、做不久
三、正己修人
四、修正力是执行力的至高境界
五、在修正中快速成长
六、做个明白人
第十章 兴业·责任·回馈——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
一、“修德”才能“兴业”
二、修正精神铸就修正事业
三、修正大爱遍撒灾区
四、“良心”铸就光彩事业
第十一章 使命·宏图·行动——修正的明天更美好
一、全力保护中医
二、哈佛修正日
三、一定要夺回人参市场
附录 领航者的声音——修涞贵精彩语录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溯源·梦想·厚德——德者脚下路自宽一、父亲:做人要诚实,要有责任心
我一直认为,修正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得益于父亲的心传。就我们父子而言,不但是血缘上的传承,更是心灵上的传承。
我家祖籍是山东高密,当年,我爷爷带着全家闯关东,在清源县的山脚下开荒种地,安了家。
家父是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他这一辈子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要有责任心”的教诲,一直在鞭策着我。
父亲从小没上过学,直到17岁,才在冬闲的时候,去了一家私塾念了两个冬天的书。
父亲一直想去外面体验世界的精彩。但是,直到24岁时才走出大山。
当时辽宁抚顺的名称是“千金寨”,一个充满诱惑的名字。父亲带着淘金梦,走进了“千金寨”。
其实,那里既不叫“千金寨”(抚顺的真正名字叫“千家寨”,不知什么时候以讹传讹变成了“千金寨”),也没有黄金,有的只是遍地的饥民乞丐。换作别人也许会转身还乡,但是父亲没有,既然走出来就决不能轻言放弃,山东人朴素的倔强让他留了下来。
在那里易找的工作是去露天煤矿背煤。工钱少得可怜,劳动量却大得惊人。这样的工作父亲一干就是3个月。
就在父亲的体力似乎消耗到了尽头的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而这主要源于他的善良。
父亲每次背煤都要经过一个工棚,有一天,他来回几次都听到了若有若无的呻吟声,便顺着声音寻去,发现一个人躺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父亲走进了窝棚,一问才知道呻吟之人叫阎相吉,是一个木匠师傅。严重的痔瘘使他坐卧不安,疼痛难忍,能够治疗痔瘘的獾子油在他的亲戚家里,往返路程有20多公里。
一天的工作劳累已使父亲疲惫不堪,但良知告诉他,他不能撇下这个人不管,他必须帮助这个人。问清了地址后,善良的父亲徒步上路了,到了午夜才返回,为阎师傅敷完药后,时间已是下半夜了。
自此,阎师傅和父亲成了莫逆之交。
几天后,阎相吉的病情有所缓解,就带着父亲离开了煤矿,来到城里的一家木匠铺。父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生性聪颖、悟性极高,在阎相吉的指点下,没用上两年,就成了“千金寨”里的木匠师傅。
阎相吉的病时好时坏,三天两头疼得不能动弹,就得躺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亲已经拿定主意,自己走到哪里,就要把他带到哪里,一辈子要像伺候父母一样伺候他。后来,阎相吉一直生活在我家,直到病逝。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他们要修一条从通化到达鸭绿江边的铁路,终点站是“缉安”( 现今的吉林省集安县)。日本人开始大规模招工。
父亲得知缉安铁路招工的消息后,有些犹豫不决,为日本人干活,父亲从心里是不情愿的。但又一想,铁路是修在中国境内,而小日本迟早会从中国滚回去的,况且参与修铁路的工程,不同于做木匠活,毕竟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从小日本那里肯定能学到更多的技术。
父亲打定主意后,便带着阎相吉去通化参加了施工队。铁路工程浩大,仅木工就有几百人之多。但只有父亲会写字算账,他能够记下所有工人的名字和钱数,并且账目清楚。于是,工头就让父亲给他当半个文书。可这并不是父亲的志向所在。
父亲对筑路测量、图纸设计等都感兴趣,顷刻之间就能默记下来。晚上回到住处,他将所有的东西画在纸上,自己琢磨其中的奥妙。一年下来,他已经可以画简单的图纸了。
就在当年的年底,那个领着几百人干活的工头,从日本人那里领到全部工资以后,携款潜逃了。工人们拿不到工资,无法回家过年,几百人乱成一锅粥。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