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学经济(以经济学的知识为大家解读、阐释故事里所潜藏的奥秘,通过有趣的故事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济学知识)

价格 3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在我们的阅读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却也让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故事中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和行为呢?《看故事学经济》正是基于人们的迷惑,以经济学的知识为大家解读、阐释故事里所潜藏的奥秘,通过有趣的故事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济学知识,做到通达古今、学以致用。如此,我们就会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敝帚自珍”?为什么许多人有着“先入为主”的情怀?为什么人们强调“门当户对”?为什么聪明如牛顿者也会在股市里被套?为什么南郭先生能做到“滥竽充数”?为什么二桃却能杀死三士?为什么蒋纬国会挨打?为什么大多数人很难做到“忠心耿耿”?为什么某些时候“眼高手低”不是坏事?为什么大学的围墙会被人拆掉?为什么超市里会有不同的计价收费制度?为什么警察会“设伏抓嫖”搞钓鱼执法?为什么跨国公司一到中国就变坏?为什么说“三一迁都”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好事?
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作者的视角、醇厚的经济学功底、优美的文字中,准确把握中国典故及现实故事背后的逻辑理性和深刻道理。

目录

第一篇  历史典故的经济学解读
一、历史典故里的经济学效应
  1.“敝帚自珍”的禀赋效应
  2.“先入为主”的锚定效应
  3.“门当户对”的参照依赖
  4.“狐假虎威”的认知偏差
  5.“淳于荐才”的类聚效应
  6.“失之东隅”的副产品效应
  7.“牛顿被套”的羊群效应
  8.“伯乐相马”的名人效应
二、历史典故里的行为和选择
  9.“杯酒释兵权”的博弈解读
  10.“投其所好”的激励原理
  11.“破釜沉舟”的威胁悖论
  12.“鱼目混珠”的考核困难
  13.“滥竽充数”的搭便车行为
  14.“朝令夕改”的信用代价
  15.“东施效颦”的创新/模仿
  16.“二桃杀三士”的反向激励
  17.“鸿门宴”的成本决定
  18.“烽火戏诸侯”的信息噪音
三、历史典故里的制度和权力
  19.“指鹿为马”的权力
  20.“文种之死”的专权逻辑
  21.“蒋纬国挨打”的权力本性
  22.“苛政猛于虎”的政策暴力
  23.“中饱私囊”的委托代理
  24.“萧规曹随”的路径依赖
  25.“焚书坑儒”的思想市场
第二篇  现实故事的经济学解读
一、现实故事中的行为和选择
  26.“忠心耿耿”的替代难题
  27.“眼高手低”的权衡之道
  28.“大学被拆墙”的一厢情愿
  29.“离婚失算”的理性难题
  30.“建实偏离”的竞争策略
  31.“汽车客运站”的价格歧视
  32.“唐骏门”的声誉成本
  33.“兴盛繁荣”的枪手市场
  34.“兄弟算账”的产权界定
二、现实故事中的制度和权力
  35.“遍地吃空饷”的制度失守
  36.“超市计价收费”的制度安排
  37.“高明被黑”的潜规则
  38.“克己奉公”的权力健康
  39.“局内局外人”的权力失衡
  40.“设伏抓嫖”的权力加害
  41.“死在编制里”的身份认同
  42.“偷逃过路费”的特权影子
  43.“万元公积金”的灰色收入
三、现实故事中的政策与趋势
  44.“富豪变菜贩”的政企关系
  45.“住建部爽约”的改革困局
  46.“跨国公司变坏”的环境约束
  47.“三一迁都”的经济之痛
  48.“货币超发”的恶果潜因
  49.“温和刺激”的无须出台
  50.“中国式春节”的环境代价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王玉霞经济学是善事的利器,在诸多社会科学中,它以完整的思维体系、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比较强的解释及推测能力而著称。经济学说到底是选择的科学,市场经济给予个人比较充分的选择自由,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而,有了选择的自由,却缺乏选择的经验及知识,这自由有不如无。因此,传播、普及经济学常识,是经济学者的重要使命。经济学要的不是复杂的模型和繁琐的理论,它们影响了经济学的普及。影响我们选择的是经济学思维,它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来诠释。唐志军的《看故事学经济》就是很好的尝试。
  唐志军是我的学生,从他本科期间旁听我的经济学课程,到师从我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十几年的青葱岁月,我亲眼看到他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成为一位颇有建树的经济学教师。亲眼看到他怎么通过不懈的努力,运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从教30年,我可以说是阅人无数。我所培养的学生中聪明、勤奋的都不是个别。唐志军的突出是的聪明匹配上的勤奋。这使他在诸多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也使我格外地欣赏与喜爱。攻读博士期间他以每星期读两本书,每个月写两三篇上万字的论文的速度让我既惊诧又心疼。“难道这孩子不睡觉?”要知道攻读博士期间他所在的学校停了他的工资。妻子怀孕生子,父母有病待医,他是在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下完成了上述的任务。这个个子不高、身体瘦弱,从湖南永州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释放出的能量令人望而惊叹。
  博士毕业后,虽然有机会留在东北财经大学任教,但考虑各种因素,他选择了湖南科技大学。之后,他不断地用丰硕的科研成果回报他的老师。评职称、出论文、写专栏、报课题,仅原创性很强的专著就写了三部,从教4年时间他完成的科研成果是相当多的。作为70后,勤奋如此更是罕见。
  说到这本《看故事学经济》,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他利用经济学理论解读了一系列的历史典故。让读者能在耳熟能详的“指鹿为马”、“破釜沉舟”、“鱼目混珠”等故事中学到经济学知识,让古老的故事有了崭新的启迪。其二是他对影响民生、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剖析。能够通过大大小小真实世界的现象,挖掘出内在的社会根源,凸显出理论的力量。例如,大到货币超发、中国式的春节、跨国公司的“变坏”,小到汽车客运站的价格歧视、超市中的收费模式,均有上述的特点。其三是他将毕业后重点研究的权力问题凝结在这本书中。无论是古代的故事,“‘文种之死’的专权逻辑”、“‘蒋纬国挨打’的权力本性”,还是发生在近日中国的“‘偷逃过路费’的特权影子”、“‘万元公积金’的灰色收入”等,都能看出唐志军在权力领域研究的成果及功力。
  走下圣坛的经济学,我请读者理解作为老师难免对自己学生的偏爱,静静地读这本书吧。我相信它能给你许多启发,让你在阅读中增长智慧,品味思考的力量。
  自序
  在我们的阅读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却也让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故事中的当事人为什么会作出如此选择和行为呢?我们该如何透析故事背后的哲理呢?
  是的,故事的背后是理性和逻辑。然而,你只有掌握了可行的分析工具和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才能明白为何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皇冠,经济学可以告诉你很多故事背后的玄妙所在。经济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是一门来自真实世界的科学,是一种能帮助人们透析历史和现实故事的工具。它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理性、系统性思考,告诉大家,当事人决策、选择和行为即故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故事里的人为什么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