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价格 3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经济时间序列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且在许多宏观经济数据中,这种非线性性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突然的结构变化,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变量对经济冲击通常并不能立即作出反应,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平滑转移机制的特性。此外,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大多还具有非平稳性。此时,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本书试图介绍一种既考虑非线性性(平滑的结构变化),又考虑非平稳性(协整)的模型,即平滑转移协整模型,它的理论基础来自Granger于1978年提出的协整理论,以及Granger和Tersvirta于1993年提出的平滑转移回归模型。除理论上的介绍外,本书还讨论了两个宏观经济问题,分别从城乡教育差距和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两个角度讨论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试图利用这两个实证分析对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应用做一个详尽的诠释。

目录

1引言(1)
1.1研究的缘起(1)
1.2研究概况(2)
1.3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6)
2协整理论(7)
2.1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化建模(7)
2.1.1Hendry的动态建模理论(8)
2.1.2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8)
2.1.3自回归过程、向量自回归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9)
2.1.4VAR和VECM模型的估计(14)
2.2VAR与VECM的应用(16)
2.2.1Sims的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17)
2.2.2预测(21)
2.2.3内生性问题与格兰杰因果检验(22)
2.3协整的估计与检验(26)
2.4非线性的协整(28)
3平滑转移回归模型(30)
3.1单方程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及拓展(31)
3.1.1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Logistic型与Exponential型(31)
3.1.2STVAR模型(33)
3.1.3平滑转移面板模型(35)
3.2模型的线性性检验与类型选择(39)
3.3模型的估计(41)
3.3.1高斯牛顿算法(42)
3.3.2模拟退火算法(44)
3.4模型的分析与适应性检验(47)
3.5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在Jmulti中的应用(48)
3.5.1模型的设定(48)
3.5.2模型的估计(51)
3.5.3模型的评估(53)
4我国城乡教育差距影响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56)
4.1现有研究述评(61)
4.1.1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61)
4.1.2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63)
4.1.3教育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64)
4.2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教育差距的考察(66)
4.2.1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66)
4.2.2城乡教育差距的变化(67)
4.2.3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教育差距变化趋势的比较(68)
4.3基本模型(69)
4.4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70)
4.4.1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构建(70)
4.4.2阈值模型的初步设定(74)
4.4.3阈值模型的设定检验(76)
4.4.4阈值模型的协整检验(78)
4.4.5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估计结果(78)
4.4.6对于估计结果的解释(80)
4.5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81)
4.5.1面板模型的初步设定(81)
4.5.2面板模型修正(82)
4.5.3面板模型的设定检验(83)
4.5.4面板模型的估计(85)
4.5.5进一步解释(86)
4.6结论与建议(88)
5公共服务不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92)
5.1公共服务不均等现状(96)
5.1.1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外延(96)
5.1.2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97)
5.2公共服务不均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模型(107)
5.2.1公共服务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理(107)
5.2.2基本计量模型(109)
5.3平滑转移模型的实证检验(110)
5.3.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110)
5.3.2非线性模型的初步设定(111)
5.3.3阈值变量和位置转移参数d的选择(112)
5.3.4机制转移函数形式的检验(116)
5.3.5阈值模型的协整检验及估计结果(118)
5.3.6阈值模型估计结果的解释(120)
5.4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123)
5.4.1公共服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模型(123)
5.4.2面板模型的设定检验(123)
5.4.3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124)
5.5结论与对策(126)
5.5.1主要结论(126)
5.5.2对策(127)
6总结与说明(128)
致谢(130)
参考文献(131)

摘要与插图

序言
在方臻旻博士的学术著作《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应用》出版之际,我应邀欣然为之作序。
在我看来,这本学术著作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解读协整模型的前沿并致力于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创建创新性的应用理论前沿模型,研究我国重要的现实经济问题。
协整模型是经济学界尤其是计量经济学界广泛应用的主流模型。但是,协整模型后续如何发展,可能是经济学界甚至是计量经济学界为之茫然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协整模型的后续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且困难的前沿研究领域。方臻旻博士的著作,就是对协整模型的发展进行系统解读并进行创新的学术新著。
也许有人认为,解读是学术研究本的工作,不是什么难事,更谈不上创新。这些观点也许对纯粹的文字性的研究文献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对于协整模型,解读与应用本身就是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从关于协整的文献可以看出,自格兰杰(Granger)定义协整、Johansen提出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和估计协整的论文发表以来,一系列解读协整定义与含义、解读Johansen协整检验的论文,频频发表在的经济与统计杂志上。这一事实表明,解读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文献,本身是一种具有高难度的学术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解读,产生了大量新的研究。如,将协整模型解读为,具有经济内在逻辑联系(或相关)的若干个带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加上随机趋势(单位根过程)的非平稳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这种回归模型导致了估计的残差是平稳的。据此可以认为,回归的系数吸收了“趋势”。基于这种解读就产生了协整表述定理,围绕这一理论,学界已发表了十多篇高水平的论文,较为的是Granger表述定理、共同趋势表述定理。这一类表述定理不仅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协整模型的统计性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学含义。
协整模型作为一个单位根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是否如同常规回归模型一样,在某一样本点处发生结构突变?如果有,这种结构突变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证实、检验协整模型的结构变化?如何表述、应用对应的VECM?其经济学意义又是什么?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学术著作清晰地分析了上述问题,形成了一个可读的、由浅入深的逻辑结构,一个从理论到应用的集成。
先,什么是平滑转移协整模型?为什么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研究是一个困难的、富于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学过计量的人都知道虚拟变量,但不少人对内生确定虚拟变量(结构变量)的位置不甚理解。从虚拟变量到示性函数,再到结构的平滑转移,就是虚拟变量的一系列发展。所谓平滑转移,其实质就是将示性函数扩展为一个关于阈值变量的平滑函数,使协整向量(或回归系数)的变化为平滑的变化而不是跳跃性的变化。因此,平滑转移协整模型,揭示的是协整向量的平滑变化。对应地,长期的经济关系也因此而改变。平滑转移协整模型,虽然在方法上困难,但是,示性函数和平滑转移由于定义阈值变量并且通过一系列检验证实协整向量或长期的经济关系发生了非线性的平滑变化,而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意义。面对标准协整模型统计推断的困难,可以想到的是,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假设检验技术(统计和计算机)的困难,因为协整模型的假设检验是非标准的。因此如何准确解读平滑转移协整模型,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前沿工作。《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应用》这本学术著作清晰地展示了具有平滑转移的协整模型的设定、检验、估计及数据特征与应用。其次,如何应用?估计的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含义是什么?本书以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等变量是否存在长期结构参数(协整向量)的平滑变化为例,创新性地研究了如何描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