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2014年度报告》回顾了过去30多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详细解读了支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及其演化。同时,也对融资租赁行业目前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租赁资产的流通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案例呈现当前多样化的创新和探索。
目录
第1章行业概况
1.1国内行业发展概况
1.2不同类别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2.1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2.2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2.3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3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概况
1.3.1世界租赁发展概述
1.3.2世界租赁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北美洲、欧洲、亚洲
1.3.3其他区域发展概况: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1.3.4各国租赁渗透率
第2章法律
2.1中国融资租赁立法概况
2.2融资租赁司法实践
2.2.1融资租赁案件审理情况
2.2.2可检索融资租赁民事裁判文书统计分析
2.2.3融资租赁司法审判实践法律争议焦点及法律适用
2.3融资租赁司法解释
2.3.1融资租赁司法解释的制定依据和指导思想
2.3.2对出台的司法解释的解读
2.4融资租赁行业立法现状
2.4.1专门立法
2.4.2不专门立法
第3章监管
3.1行业监管政策概述
3.2不同类别租赁公司监管对比
3.2.1监管部门及监管文件
3.2.2交易各方主体资格
3.2.3租赁物范围
3.2.4限额注册资本
3.2.5经营范围
3.2.6出资人或发起人条件
3.2.7监管指标
3.3不同地区政策对比
3.3.1区域规划政策
3.3.2业务领域政策
3.3.3财税补贴政策
3.3.4保税区政策
3.3.5人才引进政策
3.3.6法律环境
3.3.7行业组织
3.3.8其他地区实行的融资租赁政策
3.4监管制度比较
3.4.1不监管模式
3.4.2适度监管模式
3.4.3严格监管模式
3.4.4有松有紧的双重模式
第4章税收——“营改增”
4.1中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概述
4.1.1流转税
4.1.2企业所得税
4.1.3房产税
4.1.4印花税
4.1.5契税
4.1.6船舶吨税
4.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4.1.8关税
4.2“营改增”概述
4.2.1“营改增”背景
4.2.2不断调整的“营改增”政策
4.2.3“营改增”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4.3融资租赁行业“营改增”前后税收政策变化
4.3.1“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业适用税收政策变化
4.3.2“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行业税收征管变化
4.4融资租赁行业增值税征税原理
4.4.1增值额的确认原理
4.4.2即征即退原理
4.5融资租赁业“营改增”面临的主要问题
4.5.1税负增加,而实际缴纳税款减少
4.5.2售后回租业务遇本金发票难题
4.5.3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等无法取得符合规定的有效扣除凭证
4.5.4即征即退:享受不到的优惠
4.5.5机动车等设备业务开展受阻
4.5.6发票限额影响业务开展
4.5.7存量资产购买价款的扣除问题
4.5.8出口租赁出口环节免税难落地
4.5.9资产卖断业务重复征税
4.5.10地方审批融资租赁企业适用差额征税政策有门槛
4.6税负变动测算与实证分析
4.6.1单项合同税负变动测算与实证分析
4.6.2长期税负测算与实证分析
4.7“营改增”后会计处理、税负及盈利能力的变化
4.7.1会计处理原理
4.7.2会计处理实际案例分析
4.7.3“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4.7.4执行情况与“营改增”的本意和基本原则相违背
4.8世界其他国家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
4.8.1美国的融资租赁税政策
4.8.2英国的相关政策
4.8.3日本的租赁政策
4.8.4德国租赁业政策规定
4.8.5俄罗斯的租赁业政策规定
第5章会计——租赁会计准则
5.1解读租赁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5.1.1租赁定义及准则的适用范围
5.1.2租赁的分类
5.1.3影响会计处理的因素
5.1.4租赁计量模型--使用权模型
5.1.5承租人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5.1.6出租人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5.1.7其他租赁的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