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互联网金融实务的7个领域,先对BAT的金融之路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第三方支付、垂直领域互联网金融、P2P和众筹等逐一分析。先,厘清每一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背后的商业规律;其次,分析该领域的商业模式和金融产品,找出其核心要素、创新点和商业逻辑;,基于前两者的分析,对其业务的未来形态进行展望。书稿在基于中外互联网金融之路的比较上,得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更偏向于日本。从横截面来说,作者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在于垂直领域的互联网金融。
目录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帝国”:
互联网BAT 的平台颠覆1
BAT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和技术,会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动机”。本章梳理
了BAT渗透金融的历史过程,辨析了其发展逻辑和模式的核心要素。基于上面分析,判断阿
里金融等未来的重点布局以及局限性。
“阿里”渗透金融的“三部曲”/ 3
“阿里金融”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 6
阿里金融的未来布局/ 10
阿里金融的“瓶颈”/ 24
腾讯金融:从跟随者到O2O“联邦帝国”/ 27
百度金融:入口优势如何转换/ 33
平台金融的未来/ 37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起源”:
第三方支付的入口渗透39
第三方支付是搭建资金流动的“新血管”,支付是被非金融机构突破的。支付按其演变历
程分为:收单业务、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不同阶段的演变,都孕育着机会,未来的主战场在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中,我们好电子钱包。未来第三方都会走向“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的演变历程/ 41
移动支付的三种模式的前景辨析/ 50
移动电子钱包的发展前景/ 55
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 62
支付的安全性探讨/ 66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口”:
垂直领域的细分市场崛起71
互联网金融会到一个走向实体、真正深入细分领域(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的时代。它是
“垂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即传统行业的创新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战略和数据
分析,加上具体的应用场景行业积累和低成本人力投入,部分解决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颠
覆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同的行业,会出现不同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电商的互联网金融:必然选择/ 73
地产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千亿元市值的机会/ 77
行业的互联网金融:挣扎中的增量/ 85
百货行业的互联网金融:现金的突破/ 91
物流、供应链的互联网金融:货物流到资金流/ 94
软件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云平台的机会/ 97
IT设备商的互联网金融:构建平台服务商/ 101
家电制造商的互联网金融:供应链和入口/ 105
金融门户网站的互联网金融:线上金融平台/ 108
实业门户网站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到产业链/ 113
垂直领域金融的未来/ 120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渠道”:
P2P与众筹的融资模式重塑123
P2P 通过互联网打破了金融机构的渠道垄断,低成本地撮合交易对手。但我国P2P 平台没有解
决贷款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本章梳理了P2P 与众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核心因素,揭示
其未来发展。笔者看好两类模式:大平台的“剩者”和细分市场的“聚焦者”。
中国的P2P 商业模式/ 125
P2P 发展历程的三阶段/ 130
P2P 爆发性增长的正面因素和非持续性因素/ 135
P2P 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问题/ 139
P2P 的监管:社会信用VS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帝国”:
互联网BAT 的平台颠覆1
BAT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和技术,会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动机”。本章梳理
了BAT渗透金融的历史过程,辨析了其发展逻辑和模式的核心要素。基于上面分析,判断阿
里金融等未来的重点布局以及局限性。
“阿里”渗透金融的“三部曲”/ 3
“阿里金融”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 6
阿里金融的未来布局/ 10
阿里金融的“瓶颈”/ 24
腾讯金融:从跟随者到O2O“联邦帝国”/ 27
百度金融:入口优势如何转换/ 33
平台金融的未来/ 37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起源”:
第三方支付的入口渗透39
第三方支付是搭建资金流动的“新血管”,支付是被非金融机构突破的。支付按其演变历
程分为:收单业务、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不同阶段的演变,都孕育着机会,未来的主战场在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中,我们好电子钱包。未来第三方都会走向“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的演变历程/ 41
移动支付的三种模式的前景辨析/ 50
移动电子钱包的发展前景/ 55
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 62
支付的安全性探讨/ 66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口”:
垂直领域的细分市场崛起71
互联网金融会到一个走向实体、真正深入细分领域(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的时代。它是
“垂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即传统行业的创新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战略和数据
分析,加上具体的应用场景行业积累和低成本人力投入,部分解决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颠
覆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同的行业,会出现不同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电商的互联网金融:必然选择/ 73
地产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千亿元市值的机会/ 77
行业的互联网金融:挣扎中的增量/ 85
百货行业的互联网金融:现金的突破/ 91
物流、供应链的互联网金融:货物流到资金流/ 94
软件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云平台的机会/ 97
IT设备商的互联网金融:构建平台服务商/ 101
家电制造商的互联网金融:供应链和入口/ 105
金融门户网站的互联网金融:线上金融平台/ 108
实业门户网站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到产业链/ 113
垂直领域金融的未来/ 120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渠道”:
P2P与众筹的融资模式重塑123
P2P 通过互联网打破了金融机构的渠道垄断,低成本地撮合交易对手。但我国P2P 平台没有解
决贷款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本章梳理了P2P 与众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核心因素,揭示
其未来发展。笔者看好两类模式:大平台的“剩者”和细分市场的“聚焦者”。
中国的P2P 商业模式/ 125
P2P 发展历程的三阶段/ 130
P2P 爆发性增长的正面因素和非持续性因素/ 135
P2P 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问题/ 139
P2P 的监管:社会信用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