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许多人担忧下一波化,即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离岸研发会威胁西方社会的繁荣,但在《冒险经济》一书中,毕海德批判了这些悲观主义论调,重新界定了美国在经济中的技术地位。他指出,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远比基础科学是否起源于本国重要。具备洞察力,并能有效应用创新的国家和企业,终将成为赢家。
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在经济和创新中的地位,通过对风险资本支持企业进行广泛的实地考察研究现代经济中的技术进步,解释了为什么专有技术的离岸发展能提升而非削弱本国的繁荣,为什么通过增加研究和培训资助来维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弊大于利。他认为,企业家、管理者、金融家、销售员、消费者等许多参与者都为维持美国在创新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贡献,而非仅仅一小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要他们的冒险精神常在,美国就无需畏惧境外研发。
目录
总序
序
引言
第一卷谨慎的航海者
1新创业乐园的风险资本家们
2挺进前沿:中等层次创新的本质
3营销:挤入竞技场
4离岸外包:来者和去者
5创始人和员工:以为家
6关于方法和模型
第二卷拥抱还是拒绝?
7杞人忧天者的观点
8现代跨境流动的欣慰现实
9有价值的差异
10服务于服务经济
11冒险性消费
12通过使用制胜
13非破坏性创造
14移民:打气者还是泄气者
15难以捉摸的根基
16先做无害
致谢
附录:表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引言许多在美国曾盛极一时的制造业公司都已臣服于海外竞争,或者将其大部分活动转至境外。美国公司在国内很少生产日用品,大多数服装和鞋子、家具、儿童玩具、电视机、电话以及计算机,都是由外国公司(通常是美国公司的境外工厂)生产的。将这些商品载入美国的船舶和集装箱,也大多来自海外的造船厂和工厂。
现在,服务业似乎也在重蹈制造业的覆辙。正如制造业的外流始于组装零部件或缝制衣服这样工资较低、技能不高的工作一样,服务业的离岸外包始于数据输入、日常的软件编程和检测,以及回答客户问题的电话银行(其成功度不尽相同)或电话营销。在后一个阶段,海外制造业走向高端,例如生产数控机床、机器人、高性能汽车。同样,离岸服务也已扩展到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所说的“知识性工作”。像微软这样的公司软件设计都外包了,而不再仅仅是外包低端的编程。高学历的境外工作人员在为美国客户分析财务报表、检验贸易策略、设计计算机芯片以及读取X射线图。
在某些人眼中,要的是研发外包。根据《商业周刊》的封面文章,当西方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把制造业转移出去的时候,他们承诺会将“所有重要的研发”留在国内。这种承诺现在已经“过时”。像戴尔和摩托罗拉这样的公司,其“全部设计”都是从亚洲制造商那里购买的。尽管电子产品在外包这条路上“走得”,但“寻求离岸帮助”正“扩展至经济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因为美国公司发现,它们当前的研发支出“赚不了大钱”。《商业周刊》提醒道,尽管外包在短期内会降低成本,但西方企业可能会“丢掉其技术优势”,因为其亚洲承包商会在创新杆头,更进一步。害怕世界是平的
同制成品的进口相比,服务业是研发的离岸外包,无论是用金钱和员工数来衡量,仍旧相当渺小。但是,这个现象已经触动了神经。比如路易斯·多布斯的电视节目、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书《世界是平的》、新泽西州立法机关(它试图阻止离岸外包服务进入政府机构)、约翰·克里的总统竞选、2004年《总统经济报告》、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以及几家的研究机构都对此问题发表过见解。
服务的离岸外包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媒体对其后果过于敏感。想象一下,他们的工作遭受了离岸劳工的威胁,对于受过大学教育、希望避免长时间非自愿失业并过上好日子的知识工作者(包括那些媒体工作者)而言,外包是一个冲击。知识工作者还可能是看电视网络频道、阅读书和报纸专栏的消费者。电视节目、书籍和专栏理所当然是为了迎合其核心受众的喜好。离岸外包的兴起除了威胁到一个有影响力的阶层之外,它所带来的所谓价值链升级——从电话营销到远程放射医疗,再到研发——也导致了对美国长期繁荣的担忧。许多人担心,随着研发转入低成本地区,美国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就会遭到损害,而且他们认为,这种领先地位可以缓冲低端制造业职位的消失。哈佛经济学家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Freeman)告诫说,“随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数量庞大的低工资劳动大军开始利用其日益增长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美国的技术竞争力”很快就会受到威胁。
对于“繁荣21世纪经济委员会”所谓的“聚合风暴”,美国应该做何准备?包括罗斯·佩罗(RossPerot)、帕特·布坎南(PatBuchanan)、路易斯·多布斯和新泽西州及其他州立法机构成员在内的一帮人给出的答案是:美国率先实施保护主义。历,美国平民党人对来自海外威胁的应对措施一直都是消除壁垒,但是这种应对措施在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出台之后就失宠了。该法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来挤压贸易,人们认为就是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