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讲演录

价格 45.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讲演录》语涉中国艺术的一般精神,其后涵盖青铜和玉器、石刻和陶瓷、书法和绘画,视野之开阔,见识之广博,当时的西方汉学界无人能出其右,放在中国艺术研究界也是不遑多让的。
  本书结合故宫藏品,新的考古发现,以及自己的鉴藏经验,内容翔实生动,非一般浮泛之论可比,适合作为中国艺术的入门书。

摘要与插图

第一讲 导论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北京国立博物馆有着的地位。 这里收藏着中国璨的艺术珍宝,其建筑的布局和细节,历史深厚的周边环境,以及它的藏品,纯粹是中国的。青铜和玉器,绘画和书法,陶和瓷,墨和笔,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中国人特有的天赋。这个博物馆无须向别国借用早期艺术品来说明其自身发展的直接或间接来源;相反,表现于这些中国有史以来的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艺术精神,甚至与这个国家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传统结合在一起。
中国艺术发端
一个富于艺术气质的民族,阐释自己的艺术并定下自己的价值标准,是其固有的权利。我们自然也想知道,中国艺术给邻国,以及西方学者和艺术批评家,带去了什么影响。不过,此领域里已有的这些观点,只有建立在浩瀚的中国艺术文献中举世的经典之上,才能成为定论。将中国艺术与其他古代民族如希腊、罗马,或埃及的艺术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判定中国艺术的价值并给予它相应的重视—与它此前所确定的相对价值相适应—是正确的。这是艺术的比较研究。
但是在中国艺术的内部研究中国艺术,则它自己的标准必定具有优先权。这个新领域的外来探索者,千万不要带着由自己国人所完善的现成罗盘,因为不同的气流和水流会扭曲它的指针,使它失效。必须在你所研究的国度里获得你的罗盘,唯有如此,罗盘才能得到充分的调整和校正。千万别想当然地以为,对你来说是新的东西,对土生土长的该国人来说也是未知或未加研究的,是你所面对的这个民族,在悠久历史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上的追求。也许与中国人相比,你的观察方法更科学更,但是作为一个探索者,先应该留意比你更早,因而更有机会观察那些事实的先人的分类和解读。
外国学者对中国艺术感兴趣自有其道理,因为中国艺术是民族的,表现了古老的华夏民族的理想和精神。我们很难把中国艺术视为亚洲艺术的一部分,因为民族交流所引起的互动,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无太大影响。你不能像使用“欧洲艺术”一词那样,随意使用“亚洲艺术”一词。欧洲的所有艺术,在一个可信的历史时期内,都可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来源:希腊和罗马。然而在亚洲,的历史记载会把我们带回到数种不同的文明,那时它们各自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足以形成不同类型。我们若要追寻它们的来源或相互关系,只能借助于猜想。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即中国至少有一个文明系统和一种艺术,发源于它自己的疆域之内。我们无须借助印度、日本或波斯艺术的知识,就可以理解中国艺术—不管侧光的照射多么有意义。在研究中国艺术时,的观察点,是站在中国自身文化发展的中心。
中国文化之精神
在中国,艺术是文化的表达。希腊人所谓的paideia,罗马人所谓的humanitas,中国人称之为“学”或“问”,意思是通过精神和道德的修养而获得的风度和品味上的提升。中国人从未低估技术的价值,但从不把手工的灵巧当作艺术的核心法则。“遵从文化”向来是艺术表达的第一要素,而文化是高贵的民族理想的产物。技术向来是艺匠之作的信用证,不过艺匠作品已经被拒于艺术的殿堂之外。只有那些与文化精神相一致,对文化精神有所贡献的作品,才能在艺术殿堂占有一席之地—不管那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如何。
中国人从未想过通过传授某种高明的画法来培养画家;他们向来认为,在训练一双专业的手之前,先须用精神文化充实其灵魂。有时,比如在青铜器和玉器的制作中,就连艺术家的个性,也屈从于那个至高无上的要求,即,作品须符合家国的理想。一个艺术家不起之处,往往是他成功抹掉了个性,从而使观者先想到的不是艺术家的技能,而是作品的美丽、优雅、高贵,以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