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儒林外史(青少版)》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这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主要活动于雍正、乾隆两朝。当时,清王朝已经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场农民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其他阶层的人民也都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都已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为了适应广大青少年阅读、熟悉古典名著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兴趣特点,本书采用通俗的语言、紧密的结构会给青少年读者提供一些方便,再加上本书内精美的艺术插图,一定会使读者更加喜爱。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小说的作者吴敬梓运用周进、范进等生动的艺术形象,用辛辣的笔触,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和虚伪。 作为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品通过集中概括,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它们的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儒林外史(青少版)》目录
王冕的故事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打秋风严监生之死赵氏告状枕箱奇案莺胆湖名士胜会马二先生游西湖匡超人发迹西湖诗会牛浦盗名交游鲍文卿父子湖亭梨园榜杜少卿平居豪举庄征君辞爵常熟真儒虞博士郭孝子寻亲飞将萧云仙沈琼枝卖诗汤家子弟余明经葬亲虞秀才买田烈女殉夫壮士凤四老爹灯花惊梦前言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这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主要活动于雍正、乾隆两朝。当时,清王朝已经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场农民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其他阶层的人民也都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都已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 作者虽然出生于“科第仕宦多显者”的家庭,但从他的上辈起就开始衰落。23岁那年,他父亲去世,由于他不擅理财,没几年工夫便将祖业耗尽。于是他怀着“逝将去汝”的忿懑心情赴南京,过起了更加穷困的生活。作者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广泛接触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黑暗,由愤怒不平进而讽刺抨击。他从40岁左右开始,用了近10年时间,创作了《儒林外史》,用这部小说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旧理学的憎恶。 “学而优则仕”是科举制度的理论基础,封建统治者往往把读书和做官直接联系起来。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儒生们醉心举业,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这些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儒生们的精神状态。在《儒林外史》中,作者运用周进、范进等生动的艺术形象,用辛辣的笔触,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和虚伪。作为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品通过集中概括,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它们的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作者并非是用玩世不恭的游戏笔墨,而是严肃认真地对社会现实的鞭笞,从而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在语言上,作者把全椒、扬州、南京一带的群众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此基础上应用一部分文言词语和职业行话,使书中的语言总是同人物性格、身份、职业结合得十分紧密,从而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和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为了适应广大青少年阅读、熟悉古典名著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兴趣特点,我们把这部名著改写后奉献给读者。书中通俗的语言、紧密的结构会给青少年读者提供一些方便,再加上本书内精美的艺术插图,一定会使读者更加喜爱。但是,由于水平和篇幅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编者 2005年1月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