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史记故事》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倾尽毕生心血撰写的历史巨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动态,以及帝王将相、儒林侠士和许多雅士名人的事迹。本书为“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之一,从中精选了诸如:程婴抚养赵氏孤儿、刘邦项羽的故事、屈原的故事、“飞将军”李广的故事等经典、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编写成易于阅读和理解的青少年读本。本书为便于青少年阅读,对文中个别生僻字注音,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历史故事图书。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司马迁几乎花费了毕生心血完成了这部集大成之作。他从五帝起,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跨越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天下,呕心沥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史记》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的总结,又是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手资料。鲁迅先生高度称颂《史记》的文化价值,直呼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皇皇《史记》,内容全面,体制完备,规模盛大,是古代中国一部空前的大书,也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奠基之作,同时也体现着汉代散文的*高成就,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并且是我国传记文学的滥觞;它既为后人记载了无数的历史文化遗迹,也释放出司马迁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灿烂光华。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进步的历史观、民族观、经济思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观、审美观都明白无误地在这部大书中显现着,而后世的《史记》研究,已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问,它丰厚的内涵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去苦苦探寻、思量……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史记故事》目录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战蚩尤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舜禅让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大禹治水史记卷三殷本纪.纣王暴虐史记卷四周本纪.平民逐厉王史记卷四周本纪.烽火戏诸侯史记卷五秦本纪.重用百里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赢政统天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鸿门宴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论得天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病床问相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后乱朝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鱼腹藏尖刀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姜太公钓鱼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冤杀齐简公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吐哺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借道灭虢国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重耳流亡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屠夫救赵盾史记卷四十楚世家.庄王纳谏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卧薪尝胆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掘地见母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氏孤儿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胡服骑射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周游列国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胜吴广起义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忠臣萧何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两义士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晏子举贤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发愤著书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铁面无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武练兵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复仇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巧言退敌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鞅变法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合纵联诸侯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连横促强秦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施计稳地位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当机立断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鸡鸣狗盗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自荐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窃符救赵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埋名助秦王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伐齐为燕赵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智破燕军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投江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李斯冤死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蒙恬筑长城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胯下受辱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壮士殉海岛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侠义保季布史记卷一百0一袁盎晁错列传.悔失晁错史记卷一百0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秉公执法史记卷一百0四田叔列传.一心助鲁王史记卷一百0五扁鹊仓公列传.神医扁鹊史记卷一百0六吴王濞列传.刘濞谋反史记卷一百0九李将军列传.李广射匈奴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赋美辞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国破家亡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张骞出使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淳于髡进谏前言 《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中华民族从炎黄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是我国历史学和文学史上的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史记》全书包括“本纪”(除《秦本纪》外,均记载历代*高统治者的生平及政迹,计十二篇)、“世家”(记载诸侯王、贵族的生平及政迹,计三十篇)、“列传”(记载来自各个阶层的各方面重要人物的生平及事迹,计七十篇)和“书”(记载有关当时的经济、历法、天文、礼乐等方面的情况,计八篇)、“表”(记载各个时期重要事件的简单年表,计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由于《史记》的写作态度严谨细致,史料极为可靠,后世均把它作为认定史实的重要依据,对挖掘和确定中华民族早期的发展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史记》文句优美传神,善于记事写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文体上也树立了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西南)人。他于公元前45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先曾任周宣王的司马,专门负责修史,后来便以司马作为姓氏。他的父亲名叫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令,即专门负责整理前朝史料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司马谈对司马迁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先辈的事业,从事立志修史工作。司马迁听从了父亲的教诲。从二十岁起,尤其是走入仕途之后,司马迁广泛地游历全国各地,了解民生疾苦,感受风土人情,搜集历史传说和典故。三十八岁那年,司马迁被汉武帝任命为太史令,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依凭国家保存的各种典藏图书、珍贵史料的前提下,于公元前104年,开始着手《史记》的写作。 公元前99年,汉朝将军李广出征匈奴,其孙李陵率军随从,并带领五千兵卒深入敌后,不料陷入重围,*终向匈奴投降。汉武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在唾骂李陵。司马迁认为此事的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便在汉武帝面前替李陵申辩了几句。汉武帝非但不听,反而迁怒于司马迁,不仅把他关进监狱,还处以极残忍的宫刑(即毁坏男人的生殖器)。遭此厄运的司马迁本想一死了之,但念及《史记》一书尚未完稿,便坚忍地活了下来,历时十四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写作。成稿不久,司马迁即撒手人寰。此书原名为《太史公书》,而后人都称它为《史记》。 《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它对古代圣贤人物的颂扬,集中展现了公而忘私、惩恶扬善的传统精神:对封建统治者的贬斥和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主要显示了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道德品质;对爱国志士保卫国家的英雄业绩的赞美,着重弘扬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受压迫民众反抗暴政斗争的肯定,客观表达了司马迁正确的历史观。正是因为《史记》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思想精华,所以值得后人阅读研究,也值得广大青少年了解和体会,以起到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 为了能使广大青少年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此书,我们在尊重《史记》全书的思想脉络、叙述风格、编排体例的前提下,选取了其中一批颇具影响、故事性强的重要作品,译成现代文,并进行了必要的增删,编成《史记故事》一书,以满足青少年阅读之需。当然,由于时间仓促,也由于《史记》是一部较难删选的著作,书中肯定存在着不少的缺点,请读者不吝指正。 孙侃



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