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理论史

价格 30.8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5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0条
  • 内容简介
  • 目录
  • 《中国书法理论史》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象,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倚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本书将中国近两千年的书法理论分为四个时期来加以考察,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剖析而展示各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审美趣尚和批评方式。全书资料丰富,论述平稳精准,无论对于书法爱好者或是书法理论研究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  1949年生于上海。十年动乱期间,从桐城叶葱奇先生学习古代文史。198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其后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并研习中国文学批评史及清代文学。1992年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讲学,遂定居于新西兰。著述有《桐城派》、《两晋南北朝诗歌选》、《清代诗歌选》、《剑气箫心》、《朱彝尊诗词选注》、《姚鼐文选》、《桐城兰家文赏析》、《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卷部分)等。自幼酷爱书法,治学之外临池不断。本书为其二十年前所撰的一部系统的中国书法理论史,资料翔实,持论公允,出版后颇得好评。此次校订重版,以广流传。

    《中国书法理论史》目录

    序**编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章汉代的书法理论**节扬雄的“心画”说第二节许慎的“象形”说第三节崔瑗的《草书势》第四节赵壹的《非草书》第五节汉代书论的集大成者:蔡邕第二章魏晋的书法理论**节钟繇的“用笔”与“流美”论第二节西晋的书势论第三节王羲之的前驱:卫铄与王■第四节王羲之尚意的书法美学思想第三章南北朝的书法理论**节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第二节虞稣的论二王书法第三节王僧虔的书法创作论第四节萧衍及其臣僚的书论第五节庾肩吾的《书品》第六节庾元威的“得法”、“得体”论第七节北朝的书论:王情、江式、颜之推第二编隋唐五代时期**章隋与初唐的书法理论**节隋代书论的代表:智永、智果第二节“唐人尚法”的典型:欧阳询第三节王羲之的继承者:李世民与虞世南第四节李嗣真的提倡“逸品”第五节孙过庭《书谱》第二章盛唐的书法理论**节盛唐气象的代表:张怀瑾第二节道家崇尚自然的体现:《述书赋》第三节意象的崇拜者:李阳冰、张旭、蔡希综第四节清真与瘦硬:李白、杜甫的书论第三章中唐的书法理论**节雄媚与务实:徐浩、颜真卿的书论第二节狂逸个性的表现:怀素及其他第三节笔法论的代表:李华、徐踌、韩方明第四节儒家人世精神的代表:韩愈第五节对于书法地位的再认识:刘禹锡与柳宗元第四章晚唐五代的书法理论**节张彦远的书画同体论第二节笔法论的延续:林蕴、卢携、陆希声、李煜第三节禅意识的渗透:贯休、亚栖、菩光、吴融第四节徘徊于儒佛之间:司空图第五节晚唐的书体论:唐玄度、韦续第三编宋元时期**章北宋的书法理论**节学书为乐与嗜古尚法:欧阳修的书论第二节蔡襄以“神气”为核心的论书主张第三节人本思想的体现:朱长文及其《续书断》第四节道家艺术观的体现:苏轼书论第五节黄庭坚的以禅论书第六节米芾的“真趣”论第七节苏门的书论:晁补之、秦观、张未第八节李之仪的“神遇”论第九节黄伯思的尚古守法论第十节董迪的笔意论第十一节《宣和书谱》的书论思想第二章南宋的书法理论**节赵构的趣味说第二节南宋理学家的书论:朱熹、张拭、魏了翁第三节陈■的“神气”论第四节姜夔的《续书谱》第五节**部系统的书法史:陈思的《书小史》第六节“心画”说的再现:岳珂的书论第七节赵孟坚的宗唐说第三章元代的书法理论**节赵孟兆页的崇尚魏晋第二节重法的祈尚:韩性、袁桷、虞集第三节《衍极》的书论思想第四节陈绎曾的以法求变论第四编明清时期**章明代前中期的书法理论**节《书史会要》的书论思想第二节解缙的“工夫精熟”论第三节绳墨中之逸趣:祝允明、文徵明的书论第四节丰坊的《书诀》第五节风韵与婉媚:杨慎的书法美学第六节何良俊的以晋法为本第七节徐渭的“媚胜”说第八节王世贞的标举“古雅”第九节孙■的“天趣”论第十节《书法雅言》的中和思想第十一节汤临初的“形势”论第二章晚明的书法理论**节巧妙与古淡:董其昌的书法美学第二节赵宦光的《寒山帚谈》第三节李日华的“性灵”说第四节黄道周的书品论第五节《石墨镌华》与《金石史》第三章清初的书法理论**节宋曹的“布置”与“神采”论第二节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第三节冯班的“本领”说第四节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第五节笪重光的《书筏》第六节汉隶的重新认识:顾炎武、王宏撰、朱彝尊、万经第七节姜宸英的“神明”说第四章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理论**节北朝古法的再发现:陈奕禧、何焯第二节王澍的书法理论第三节蒋衡、蒋骥的书论第四节对董其昌书法的崇拜:张照的书论第五节传统的叛逆者:郑板桥第六节梁同书的“不似而似”论第七节程瑶田的阴阳虚实论第八节王文治的“品韵”论第九节翁方纲的唐人楷书论第十节梁■的论执笔法第十一节汉学风气下对书史的再认识:钱泳的书论第十二节杨凝式之再发现:吴德旋的书论第五章晚清的书法理论**节阮元的南北书派论第二节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第三节刘熙载的《书概》第四节周星莲与朱和羹第五节沈曾植之融合南北书派第六节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重版后记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